如果一家公司的股权被股东挂牌转让,而且是清仓式转让,你会怎么看这家公司?

如果一个行业多家公司的股权被股东挂牌转让,也是清仓式转让,你会怎么看这个行业?

如果国家出台法规要求一个行业里的大部分公司的国有股东都要转让股权,你会怎么看这个现象?

近期有多家银行都被国有股东清退股权,大部分都是通过挂牌转让的方式进行,对外宣称的清退原因都来自于国务院于2023年6月23日下发的《国有企业参股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到的“国企要聚焦主业、退出低效无效参股股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几个近期挂牌的例子:

本钢集团拟“清仓”本溪银行,约占股比例达到9.99%;

山东铝业有限公司拟挂牌转让齐商银行2120.0879万股股权,转让成功后将再无一丝股权关系;

富临运业计划转让持有的绵阳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545%股权;

华西能源拟转让自贡银行股权;

攀钢集团有关的三家法人股东捆绑出售四川银行共计约9673.42万股。

上边提到的银行有上市银行,也有非上市银行,这股国企退出银行的龙卷风已经形成规模了。

接下来,我们从三个角度来探讨这个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当初国企为何会投资银行?

在21世纪的前15年,经济发展速度还是非常不错的,注资银行的国有企业都带有各式各样的目的,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了自身业务发展

许多国有企业枝繁叶茂,有许多子公司、孙公司,这些子公司和孙公司又和许多民营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国有企业又有许多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上下游企业。这当中任何一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有可能会使用到资金。如果国有企业入股一家银行,就可以委派董事,进入董事会,就银行的授信策略提供建议,为国有企业的家族成员以及上下游的业务发展提供资金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类:为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许多中小银行都是深耕当地,业务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资本充足率的不断下降已经成了威胁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地政府为了让银行能够健康发展,只能鼓励当地国有企业为银行注资,补充资本。

第三类:为了使资金获得更高效率

相对来说,国有企业大多处于垄断地位,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到了年底,账面上一堆闲置资金并不能凸显出国有企业的业绩。资产规模和营收规模才是体现国有企业发展业绩的常用指标。用闲置资金投资银行,就相当于是用一个垄断企业的资金投资另一个垄断企业,投资难度小,收益确定性高,何乐而不为呢?

二、现在国企为何纷纷要退出银行?

许多国企开始筹划退出银行,尤其是地方国企退出当地中小银行。这是什么原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表层的原因是响应相关文件要求。

2023年6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国有企业参股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办法》)。《办法》不是只针对银行业,而是面向所有行业,但银行业首当其冲,因为它是国有企业跨行业参股的典型行业。银行业属于金融行业,全国省级国有企业有692家(2022年数据),属于金融行业的才有多少呢?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是跨行业投资到银行业。

《办法》也对于处罚做了规定:“国有企业参股经营投资中违反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并实行重大决策终身问责;涉嫌违纪违法的,移送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严肃查处。”这样一来,国有企业管理者清退中小银行股份的动力更足了。

前边咱们说了,国有企业投资银行股其实也是想要从银行业的垄断经营中分一杯羹,可是现在许多中小银行由于自身经营情况的问题,大多很少分红或是不分红。这样一来,国有企业做的投资就得不到任何的回报,那自然也就没有继续投资的必要。比如前边咱们提到的本溪银行,2023年9月末,营业收入-1256.63万元,净利润-3.6亿元,处于亏损状态,谈何分红呢?这家银行未来的走向都尚未可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结合当前的经济情况来看,也许还有其它原因。不少国有企业在融资端基本已经达到上限,许多地区的公交公司甚至都发不出工资了,地方债偿还压力也非常大。将持有的银行股转让出去,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能解决自身的燃眉之急,这是非常符合当前国有企业利益的方式。

三、对上市银行有何影响?

对于我们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一般都是只关心上市银行,那些非上市银行的股权转让并不会对我们的股票资产造成影响。可是现在,国有企业清仓式退出有可能会延伸到上市银行,尤其是齐鲁银行的股份也已经被山东铝业有限公司着手清仓转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接下来,其它上市银行会不会也被清仓式转让呢?要知道,一旦被转让,极有可能会对股价带来负面影响。

想要知道这个答案,我们还是要从国务院出台的那份《办法》中找。

《办法》提到:“除战略性持有或培育期的参股股权外,国有企业应当退出5年以上未分红、长期亏损、非持续经营的低效无效参股股权,退出与国有企业职责定位严重不符且不具备竞争优势、风险较大、经营情况难以掌握的参股投资。”

《办法》几乎已经明确了哪些银行股会被退出,我把规则列出来,如下:

1、连续5年以上未分红;

2、长期亏损;

3、未持续经营;

4、竞争优势小;

5、风险较大;

6、经营情况难以掌握。

咱们一条一条捋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条,在目前的上市银行中,有连续3年不现金分红的,只有1家,连续5年不分红的还没有。

第二条,长期亏损,这在上市银行中不存在,基本都能实现盈利,只是增速有高有低而已。

第三条,在上市银行业中不存在。

第四条,在上市银行业中几乎不存在,能上市的银行,几乎都是当地或是某一细分行业中的娇娇者,还是有一定竞争优势的。

第五条,银行业的风险相对较大,这可能涉及资本充足率、不良率等因素,但是相比之下,上市银行的风险还是远低于非上市银行的。

第六条,上市银行的发展走势也许无法获得参股国有企业的左右,但是上市银行的发展情况,参股国有企业还是能掌握的,因为上市银行的报表还是比较全面的,证监会和金融监管总局均对此有要求。

分析完以上六条,我们很明显能够知道答案了,大部分上市银行的股权是不会被国有企业清退的。未来最有可能清退的理由可能就是第一条,某些银行连续五年不分红,或是第五条,风险急剧攀升。

总结:

未来国有企业清退所持有的银行股将会是大势所趋,这些被清退的银行大多集中于中小银行,尤其是地方城商行或农商行。就目前来看,这一现象尚未从根本上影响上市银行。未来被国有企业清退的上市银行还将会继续出现,但不会占据大多数。对于股价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来自于股民因为这一现象担忧进行股票卖出而造成的股价下跌。

换个角度来看,《办法》的出台也是为了去除顽疾,刮骨疗毒后,自然是健康的体魄。

我是专门研究银行,喜欢讲干货的银行研究僧,关注我,咱们一起学习探讨,如果你觉得我说得对你有帮助,真诚希望你转发这篇文章,给更多的朋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