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燕云台》中,耶律贤之所以能顺利当上皇帝,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被他“强娶”的萧燕燕,即未来叱咤风云的萧太后;另一个则是他的“发小”加“情敌”韩德让。即使是在《辽史》中,这两个人也真实存在过,那么如果没有这对“苦命鸳鸯”,耶律贤还能当上皇帝吗?我认为,应该能。为什么骆驼会这样认为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萧太后和韩德让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可以说是人中龙凤,一个出身于契丹贵族,但凭借在位时的诸多善政而名垂青史,而另一个,更了不起,本来他作为一个中原人,论身份只是契丹人的奴隶,但是后来权倾朝野,太后和皇帝都要对他尊敬有加。但是骆驼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离不开他们背后的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太后得背后是谁?看过电视剧的朋友,可能知道,她的父亲是契丹的重臣萧思温,但大家可能没注意到的是,萧思温并不是萧太后的靠山,她的靠山是“后族”。在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有两个族的人位于权力的最顶峰,一支,是由“耶律氏”组成的皇族,另一支,就是由“萧氏”组成的“后族”。在辽国的历史上,皇帝都姓“耶律”,而皇后几乎都姓“萧”。

之所以皇后用了“几乎”,是因为辽国皇后中,有一个来自中原的甄氏,她曾和当时的“萧太后”(并非萧燕燕)并列为辽国皇后,除她之外,辽国的首位太后,叫述律平,述律平虽然不姓萧,但她的弟弟们在世时,却已改姓为萧,也就是说“萧氏”一族作为当皇后,几乎贯穿了整个辽国的历史。你大可以想象一下,萧燕燕的家族势力是多么的庞大。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萧氏一族,作为耶律氏一族的亲密盟友,他们其实已经成了一个整体,就是萧燕燕不嫁给耶律贤,萧氏一族为了家族利益,也会安排其他人嫁给耶律贤,因为真正支持耶律贤的,不是萧燕燕而是整个萧氏一族。

说完了萧太后,咱们再来说韩德让的问题。韩德让在剧中,好像是凭借自己个人的能力去帮助耶律贤,但骆驼认为,韩德让代表的也不是自己,而是在辽国的中原人群体。看过骆驼前几篇文章的朋友(没看过的可以关注下,然后爬楼),应该已经知道,自耶律阿保机开始,契丹人就开始重用中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阿保机去世以后,他的儿子耶律德光继位,当时中原一片混乱,加上石敬瑭献出了“燕云十六州”,有大批的中原人转投辽国。当时的中原人,在数量上,一度不比契丹人要少。耶律德光为了更好管理,不得不为中原人单独设立了一套行政体系,它被称之为“南面官制”,而契丹人原有的官制,这被称之为“北面管制”,这应当是最早的“一国两制”。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当时的中原人,在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中,已经变得举足轻重。这也是为什么韩德让一个中原人,可以在契丹人的地盘“呼风唤雨”的原因。因此骆驼认为,韩德让这个人,不过是在辽国的中原人的一个代表,他之所以能对耶律贤继位影响那么大,不光是他个人的能力,而更多的,则是他背后的中原人组成的势力。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萧太后代表着“后族”,韩德让背后则站着中原人势力。那么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耶律氏中的耶律贤,而不是其他人呢?骆驼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耶律贤本人的身世。耶律贤的爷爷叫耶律倍,是阿保机和述律太后的长子。阿保机生前曾把他立为皇太子,准备把皇位传给他。

但是在阿保机突然离世之后,述律太后利用“后族”的影响,驱逐了耶律倍,而拥立了自己的二儿子耶律德光。那么述律皇后为什么会“偏心”呢?因为他不赞同丈夫把契丹全盘“中原化”,而阿保机拟推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中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述律平更推崇有竞争的“狼性”文化,因此她更想立军功显赫的耶律德光,而不是“坐等”子承父业的长子耶律倍。

耶律倍被驱逐以后,曾跑去中原生活,最后也是死在了中原,而他生前也是阿保机“中原化”的支持者,因此可以说,他和“中原”有着很深的羁绊。耶律德光去世以后,述律平本想让自己的小儿子耶律李胡登基,但是因为群臣反对,最终上位的是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因为耶律阮上台以后,急于“拨乱法正”,而被族人叛乱杀死,最终被耶律德光的长子耶律璟捡了漏。

值得一提的是,耶律阮在位时,立了辽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中原人皇后,也就是说,耶律倍父子俩都可以看作是亲“中原派”。耶律璟作为耶律德光的一支,自然对耶律阮的任用的人有所贬黜,加上他为人残暴,因此惹毛了很多人,最终导致自己被手下人刺杀。既然耶律德光一系的人倒台,那么耶律倍一系的人自然要冒头,而他的孙子耶律贤自然就成了大家眼中的“明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看似纷乱的辽国皇位继承,其实一直都有一根暗线,了解了这根暗线之后,我们自然就能明白,韩德让和萧太后不是关键,他们背后代表的势力才是关键。大家如果把耶律倍一脉,和耶律德光一脉,分别看作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也许能看的更透彻。时代在变,但有些东西却一直都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