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另一方面新生的中国还要与周边国家打好关系,尤其要解决同邻国的边界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这些问题,当时周总理就明确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肯定不扩张。但一些亚洲国家都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行动让他们慢慢相信,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周总理此话所言非虚,往后不长的时间里,中国与缅甸携手发起了一次联合勘界警卫作战。

这场战斗可比对越自卫反击战要早二十年……

国民党残部祸乱“金三角”

1950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云南,国民党军将领李弥率第八军残部逃往缅甸掸邦。在“台湾当局”和蒋介石的直接指挥与控制下,第八军残部利用中国与缅甸、老挝、泰国边界控制薄弱点盘踞下来,并对中国境内进行破坏和骚扰,始终没有放弃“反攻大陆”的痴心妄想。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追缴国民党军残部时,在“1941年线”以西地区驻扎下来。由于当时缅甸政府内战尚未结束,两国都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表态。

不过,缅甸政府军的作战实力远远比不了国民党残军,缅甸军方当时多次对其武力清剿,却多次失利。1953年春,缅甸政府对盘踞在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军发起新一轮清剿行动,作战再一次失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奈之下,缅甸政府将国民党残军侵犯缅甸主权的照片、文件、新闻媒体报道,通通搬到联合国的谈判桌上,让世界为之震惊。各国纷纷谴责“台湾当局”与美国直接侵犯缅甸主权的行为,美国与蒋介石迫于各方压力决定,让这批国民党军全部撤往台湾。

1953年11月,美国军机开始运送残军赴台,大部分军人都被运走,仍有少部分残军遗留下来。1955年,蒋介石想利用中缅边界一带的残军从云南进犯大陆,于是委派曾担任过自己卫队副队长,原国民党第八军副军长柳元麟潜入缅北地区,收集残部。

1959年,蒋介石让柳元麟赶往台湾,亲自命令他:“设法促进云南、西藏等地土匪进行暴乱,增加对盘踞在金三角地区国民党残部的经费和补给供应,使对方巩固和扩充实力。”

得到蒋校长的夸奖后,柳元麟异常兴奋,他返回缅甸后积极部署,甚至还拟定了一套所谓“袭扰云南突击计划”。我军立即获取这些情报,送到北京。毛主席看完后亲自批示:“一定要警惕国民党残军的袭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0年春,台湾向缅北残军驻地空投约400人的“特种部队”,柳元麟加速袭扰云南的准备,他亲自培训2000多名骨干。周总理、陈毅元帅就是在这个时候出访缅甸,然后逗留云南,要求昆明军区立即摸清楚在缅甸境内的国民党残军情况。

前文简单介绍过缅甸政府军想要一鼓作气彻底清剿这些国民党残军,因其作战实力低下,加上“台湾当局”有美国背后支持,缅甸政府只能任由他们在缅北地区胡作非为。

当时中国与缅甸就边界划分问题已经出现眉目,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缅甸代表向中方明确提出两国联合彻底清剿这股国民党残军。

那么党中央是何种意思呢?

迅速清剿,谁敢越过红线就杀头!

1960年6月27日至7月5日,根据《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成立的“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在缅甸首都仰光举行第一次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对中缅边界进行必要勘察、改立旧界桩等事宜,商讨具体细节与日程安排。中方首席代表是前驻缅甸大使姚仲明,包括总参作战部边防处处长成学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勘定边界警卫问题时,姚仲明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提出:“云南解放之际,国民党军残部千余人窜逃缅甸,并不时骚扰中国边境,对两国边民更是胡作非为。为了保护勘界人员的安全,必须对他们进行打击!”

缅甸代表听了姚仲明的这番话非常感动,双方一致认为中缅两国应该携手打击缅甸境内的国民党残军,以绝后患。

为部署中央军委就中缅联合作战指示,1960年11月初,解放军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委派成学俞前往云南昆明,和时任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丁荣昌一起与缅军代表举行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警卫问题专门小组会议。

协议规定:执行联合警卫作战任务,解放军根据需要可进入缅甸境内约二十公里清剿国民党残军,时间定于1960年11月22日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协议签订后,昆明军区立即制订作战方案,以三个战群、二十二个突击队突袭缅北地区的国民党残军十六个据点。此方案已经送交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审议,毛主席、周总理对其十分关注。

时任总参谋长罗瑞卿参加作战方案审议,要求我军把冲击强度压低一些。罗瑞卿还把二十公里出击范围用红线标出,发给前线突击队。毛主席的话则更言简意赅:谁越过这条二十公里红线,就杀谁的头!

战斗在1960年11月22日凌晨打响,解放军的突然袭击出乎国民党残军意料,十六个据点只有两个扑空,敌人不敢与解放军恋战,立即向密林深处溃逃,很快就退到离二十公里红线区域以外。

由于军委和毛主席命令规定的很死,参战部队只好在红线处停止追击。1961年,缅甸军方开始实施打击国民党残军的“湄公河战役”。

缅甸政府调集约一万人沿湄公河以西,由西南向东北推进,柳元麟采用“引蛇出洞”战略,将缅甸军队引入王南昆狭窄低洼地带,导致对方一步步落入圈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1年1月2日至9日,周总理、陈毅、罗瑞卿等代表团在仰光参加缅甸联邦独立十三周年庆典时,听到的还是对方捷报频传。没过几天,缅军就落入柳元麟圈套。

危急时刻,缅甸政府立即向中方提出:请解放军越过红线,南下百余里,协助我方作战。

1月19日,周总理亲自回复对方:我们愿意参加这一联合作战的讨论。1月21日,缅军代表飞抵设在孟育的中国突击队指挥部,一再请求解放军越过二十公里红线,追击国民党残军,解救被困的缅甸政府军。

罗瑞卿大将说:“我认为要去就快些去,送人情要早送。如果缅甸政府一直吃大亏,受国民党残军重创,肯定会对解放军有意见。既然在国际上缅甸政府都不怕,我们还怕什么?”

1961年1月22日下午,周总理批准中国部队越过红线解救缅甸政府军的作战计划。当国民党残军获悉解放军已经可以越过红线,继续南下追击的情报后,主动放弃对王南昆缅军的围困,一路逃窜渡过湄公河,向老挝境内奔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元麟的总部在此后被迫迁往台湾。至此,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宣告结束。两个阶段作战中,解放军共歼敌740人、击毙两名敌军师长、活捉一名敌军副师长,捣毁了国民党残军经营十多年的巢穴;协助缅甸政府解放拥有三十多万人口、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保障了两国勘界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缅边界地区出现久违的和平、安宁,两国人民迎来友好往来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