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某天晨曦初露,傅全有身着厚厚的军装,径直向成都军区指挥部走去。

他面容严肃,步伐坚定,似乎在心中默默地为未来的军事发展谋划着。

站在指挥部的广场上,傅全有注视着前方那座高耸的军事建筑,联想到那些曾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前辈们。

这年,中央军委破格启用傅全有,让他成为成都军区的主政人员,这个决定是如何做出来的呢?

在这个充满着变革与创新的年代,傅全有的身边又是有着怎样的搭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被中央军委破格起用的将领

1930年11月,在山西省的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迎来了一个婴儿,这个孩子的名字叫作傅全有。

他从小就过着艰苦的生活,常常饥肠辘辘,甚至要到外面卖炭来补贴家用。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傅全有所在的地区也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生灵涂炭,惨不忍睹。

傅全有差点在战争中丧命,这让他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

村里成立了抗日民兵队伍,傅全有加入了队伍成为了一名小哨兵,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勇气和机智,成为了少年抗日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岁的时候,傅全有加入了晋绥军独立二旅,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他在战场上英勇善战,不畏生死,冲锋在前,打下了许多的战功。

但是,他也多次身负重伤。

战功的不断积累,使傅全有的职务也不断提升。

当全国解放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第一野战军的一名营长。

在1984年,傅全有率领第一军进驻云南一线阵地,他亲自指挥着部队,与越南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他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让他的上级领导对他刮目相看,任命他指挥西线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来到那个注定载入史册的1985年6月,正值百万大裁军的浪潮席卷而来。

在中国的南方,昆明和成都两个军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它们的区域相邻,也因此被列为裁撤合并的对象。

这个消息在两个军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将士们都感到非常吃惊,没有人愿意成为裁撤的对象。

昆明军区在当时是各大军区中唯一还在执行作战任务的军区,他们的任务是针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

虽然战争的硝烟尚未完全熄灭,但是昆明军区的将士们依然保持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昂的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面对这个情况,昆明军区被裁撤的压力较小。

成都军区却陷入了走向被裁撤的命运之中,似乎注定要被昆明军区吞并。

面对这一险境,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与成都军区司令王诚汉密谋起草了6条建议,向中央军委“上书”,力图保留成都军区。

这6条建议是两位沙场老将经过深思熟虑,经过反复斟酌和充分论证。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考虑到了军区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他们思维敏捷,眼光独到,具备了战略决策的眼光和胆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条建议旨在表达他们对成都军区的热爱和对其保留的必要性。

他们不为个人私利驱动,而是以整个军区的长远利益为前提,以公心为导向,全面考虑了军区的战略定位、军事实力、地理环境等因素。

这样一份出于公心的诚恳意见,自然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上级领导认识到这些意见的价值和潜力,意识到这些建议能为军区的发展带来正面的影响。

因此,他们给予了这些意见充分的关注和认可,认为这是一次宝贵的智慧贡献,体现了军区领导的领导水平和责任担当。

于是,成都军区得以保留,而昆明军区的番号和建制则正式撤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艰难的时刻,万海峰和王诚汉的决策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傅全有也在此期间从两山轮战战场下来,未曾休息片刻,便被中央军委破格启用,来到成都军区任职。

如此重要的转折点,注定会为成都军区注入新的活力。

他决心要将成都军区打造成为我军唯一一个执行作战任务的大军区。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他必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不断提升部队的素质和战斗力。

然而,傅全有对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大军区来说,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因此,他迫切需要了解成都军区的形势和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