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11月29日,美国著名的外交家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基辛格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民老朋友,五十多年访华一百多次,而1971年第一次访华最为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29日,美国著名的外交家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基辛格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民老朋友,五十多年访华一百多次,而1971年第一次访华最为传奇。
基辛格,1923年5月出生于德国,1933年随家人移居美国——幸亏跑得快,留在德国很可能会成为集中营的冤魂,因为他是犹太人。1943年加入美国籍,并进入美国陆军服役,参加了二战。退役后考入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所以在国际外交界被尊称基辛格博士,这可不是什么虚头半脑的头衔,而是货真价实的博士。
之后在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成为著名的国际事务专家。1968年开始涉足政坛,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顾问,但最后共和党的候选人尼克松赢得了大选。虽然在竞选中,基辛格曾经把尼克松骂得狗血喷头,但是尼克松却非常赏识基辛格的外交才干,不计前嫌力邀请基辛格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这个职务是美国总统在国际事务和外交方面最重要的顾问,基辛格这才改换门庭,成为尼克松的幕僚和智囊,并在1973年担任国务卿。
就是在这一期间,1969年中苏爆发了珍宝岛之战,基辛格据此向尼克松提出了“联中抗苏”的战略,并力主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当时中国和美国虽然没有外交关系和官方联系渠道,但还是有秘密沟通渠道,包括从1955年就开始的在波兰华沙的大师级秘密会谈,以及在法国巴黎的两国武官的秘密会谈。当然,对于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些秘密渠道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基辛格于1971年7月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秘密访问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绝密访问,美国、中国和巴基斯坦做了周密安排。1971年7月初,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问亚洲越南、泰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四国,这样的安排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有意将巴基斯坦放在最后一站,不显得突兀。就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举办的欢迎晚宴上,基辛格突然腹痛不适,随后巴方宣布基辛格博士由于天气太热,身体不适,已经被安排到总统的私人别墅休养,闭门谢客。
就这样,基辛格能够名正言顺避开了媒体。
晚宴结束后,基辛格的车队离开国宾馆驶往伊斯兰堡北郊的总部总统别墅——当然,基辛格并不在其中。
7月9日的凌晨4点,天还未亮,借着夜色掩护,基辛格带着5名随从,乘坐军车从国宾馆赶到机场,登上了一架早已等候多时的波音707专机,专机随即起飞,于当天中午抵达北京南苑机场——基辛格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踏上红色中国土地的美国政府官员。
机场上没有欢迎仪式,简单寒暄过后,叶剑英元帅陪同基辛格前往钓鱼台国宾馆,入住中方早已精心准备和安排的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而此时北京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张贴着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宣传标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午4点20分,周恩来来到钓鱼台国宾馆,和基辛格开始会谈。这是中美高级官员自从1949年以来第一次面对面的会谈。会谈一直持续到深夜11点30分。
在大部分会谈内容上,双方都取得了一致意见。最后只有在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公报上,美方希望是应中方邀请,
但中方认为这是尼克松自己想来,中方并没有邀请。在这个问题上,始终争执不下。看似只是邀请不邀请的小问题,但实质上却是反映出美方主动要来还是中方主动报请的大节,谁主动,在中美双方的内部那都是极其重要的问题。
最后,还是周恩来想出了办法,提出了“获悉”这个说法。也就是中方“获悉”尼克松希望访问中国,所以中国邀请尼克松来访,完美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难题。

随后,基辛格秘密返回巴基斯坦。第三天,经过两天“休养”的基辛格恢复了健康,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公开场合。他当然有理由志得意满,因为他48小时的秘密访华之旅,打破了中美之间二十二年的坚冰,在中美关系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美国将这次秘密访问誉为堪比马克·波罗的旅程,所以起了一个“波罗一号”的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天之后,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了公报,在公报的最后是这么写的:“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尼克松总统还为此专门发表了电视讲话,这个消息不啻是一颗超级重磅炸弹轰然炸响,令全世界都目瞪口呆。
1972年2月,基辛格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是美国现任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国,也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标志性的重大时刻。对于这次访问,基辛格后来回忆说,是本着“打破僵局”“要和平而非冲突”“从接触中受益”的精神,双方在会谈中增进了对很多问题的相互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两年之后,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而被迫辞职。此时,基辛格已经因为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大获成功而升任国务卿。1975年,任期届满后,基辛格也逐渐淡出政坛,重新回到哈佛大学任教,同时也被多个著名的国际咨询机构聘请为顾问。此时的基辛格已经可以说是名满天下,成为公认的国际事务专家,不仅是中美关系的特殊角色,在越南战争,中东问题上,都对美国政府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接下来的五十多年时间里,基辛格访问中国超过一百多次,平均一年来两次,和几代中国领导人关系都十分亲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基辛格最后一次访华是在今年7月,中方不仅为他派出专机接送,还为他补办了百岁生日,特意准备了一个大寿桃,周围有9个小寿桃,而大寿桃里又有90个小寿桃,加一起正好是100个寿桃,象征着基辛格百岁大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每到中美关系的关键时刻,都可以看到这位老朋友的身影。他被称为“熊猫派”的领军人物,即便步入耄耋之年,对于美国政界依然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由于他和几代中国领导恩都是私交甚笃,同时他的不少学生、朋友在美国政商两界都是大佬级人物,因此他在中美两国的交往中,可谓长袖善舞,能够发挥别人很难替代的作用。
如今,随着他的离世,无疑是美国亲华派失去了一根最有分量的顶梁柱。对于眼下中美关系正处在建交以来最低谷的关键时刻,是一个重大损失。因为像他这样能够同时和中美高层都保持密切联系的中间人,确实找不出第二个了。虽然今天中美高层有着直通的热线,但是一些更柔和的协调和转圜,还是需要像他这样双方都认可的人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中美关系的缓和回暖,确实更增添了一层阴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