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小米官宣造车,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在此期间,小米汽车鲜有进展传出。近日,“闭关”多时的小米汽车终于有了进一步消息。

11月15日,小米汽车现身新一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录,曝光了小米首款汽车的外观、电池、电机等信息。11月28日,据天眼查App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电池及车身一体化结构、车辆”专利公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密集的消息落地,预示着小米汽车离落地时间已经不远。按照此前计划,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实现量产。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也在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小米汽车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的目标不变,目前进度符合预期,接下来还会有第二次冬测,按照原目标上市没有问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董事长雷军曾在2021年官宣造车时表示,小米汽车要做年轻人第一款智能汽车。但如果根据已知的配置信息,配合上小米自研的澎湃OS系统,实现“人车家全生态”作为其销售亮点。有专家预测,车辆售价预计30万起,高配车型或将超过40万。

但30万元起步的车,还是“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吗?

量产在即

申报信息显示,小米汽车是一款纯电动轿车,长4997mm,宽1963mm,1455mm,轴距为3000mm,车型产品商标为“小米牌”,企业名称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小米汽车的定妆照与此前路透伪装照相似,是一款溜背式设计的轿跑车型。其车头印有小米logo,标配主动尾翼,选装包括不同样式前挡风玻璃、天幕玻璃、尾部字标、轮毂等。其中,车型字标包含“SU7 Max”和“SU7 Pro”。小米汽车电池分别为宁德时代的三元离子电池和襄阳弗迪电池的磷酸铁电池,后者隶属于比亚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工信部披露的小米汽车的生产地址是: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21号院。今年9月,北京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系统发布公告称,环景路是北京亦庄新城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一期)的所在地。

所以,究竟是小米制造,还是北汽代工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据业内人士分析,小米汽车大概率用的是北京汽车集团的生产资质,但生产线还是自己的。

按照规划,小米汽车工厂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年产能为15万辆,2023年6月竣工;二期计划于2024年动工,2025年完工。公开消息显示,小米汽车一期工厂相关厂房已于6月12日通过验收。

雷军此前表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计划第一年销售10万辆,此后三年累计交付90万辆,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这意味着,从2025年至2027年,小米汽车每年至少需要生产30万辆新车。

对比蔚来、小鹏和理想来看,2022年这三家分别累计交付约12.25万辆、12.07万辆和13.32万辆,小米汽车的压力并不小。

定价成最大悬念

高性价比,一直是小米手机的标签。

对于小米汽车第一款车卖多少钱,网友也早已给出了答案。在2021年雷军就曾在微博上发起过一次“你希望小米第一辆车大约是多少钱”的相关投票,最终38.8%的用户选择了10万元以内,只有7.5%的用户选择了30万元以上。

根据曝光的小米汽车配置和售价来看,其对标的车型就是特斯拉Model 3、小鹏P7、蔚来ET5、智界S7等纯电轿车,市场竞争颇为激烈。

目前,相比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对旗下新能源汽车的定价反而更“接地气”。例如热销的比亚迪与广汽埃安主销车型售价区间基本在15万到20万之间,而造车新势力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在20万元以上。此前,比亚迪就强调,在10-20万元的价格带,比亚迪就拥有绝对定价权。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车圈的格局已基本稳定。存活下来的玩家们拥有先发优势,建立起了品牌知名度,铺开了渠道,汽车保有量数十万辆。小米汽车在现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有竞争对手,放在两年前显得诚意满满的配置和价格,现在给消费者的感觉可能一般。

外界对小米的期待和鼓吹,都是来源于目前小米产品的成功形象与产业链能力。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经过三年的缠斗,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今年多次价格战更是将淘汰赛再度升级。中信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小米造车若要取得成功,将会面临着早期高昂的研发支出与资本支出投入、后续销量提升、以及毛利率何时快速地恢复至健康的水平等挑战。

最后,用户期待的还是类似小米产品的特点,那就是性价比、好用、好看。在当下市场,“卷”已经成为了各大车企难以避免的生存法则。即将入场的小米汽车,能否靠着人车家生态突围,或许关键就在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