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摄影记者 黄士峰

通讯员 刘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11月29日,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当天,雷军个人向母校武大捐赠13亿元现金!也是全国高校收到的最大...

11月29日,武汉大学隆重庆祝建校130周年,在当天举行的第九届校友珞珈论坛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引得了分贝最高的欢呼声。他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在武大的求学经历、成长轶事,在科技领域的探索经历、创业感悟,还详细解答了为何向母校武汉大学捐款1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军说,30多年前,他在武汉大学上学时,拿到了当时武汉大学当时奖金最高的奖学金,叫光华奖学金,2000块钱。那个时候2000块钱相当于普通人40个月的工资,“所以我拿到奖学金,在台上跟我颁奖的时候,我在心里就暗暗发誓,等有一天,我希望我有能力十倍、百倍、一万倍地还给武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的这个捐款,是没有办法还清武汉大学的恩情,先把奖学金的事情先了了。”雷军笑着说。他还鼓励在场的学弟学妹,母校给你们的每一份奖学金,记住,将来等你有能力的时候,也一定十倍、百倍、一万倍的“还”回来。

演讲中雷军金句不断,约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至少二十次被现场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打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下是“雷军”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演讲《我的硬核科技之路》全文: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我是1987级校友雷军,首先,我要向母校致以最真挚、最热烈的祝贺,武汉大学130周年生日快乐!

我对母校一直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我今天取得的小小成绩,都跟当年母校的培养密不可分。可以说,是武大塑造了我,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给了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宝贵的财富。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时时想起母校给予的巨大支持和关爱,我的心里全是感恩。

01“武汉大学是全球最好的大学”

5年前,也是在这里,我曾说过:在我心里,武汉大学是全球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

这句话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其实没关系,如果大家觉得有差距,我们所有武大师生、武大校友,有了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就是把母校建设成全球最好的大学!

武汉大学到底好在哪里呢?不仅仅是悠久的历史、成就和众多的大师,光说校园环境,我们武大肯定是最好的。就拿建筑来说,老斋舍、老图书馆、老体育馆等等,充分体现了古今贯通、东西交融的思想格局,是中国高校的一张经典名片,是我们永远铭记于心的温暖画面。

当然,更重要的是,武大的人文环境。武大最有魅力的,是特别关注人的自由发展,学风多元包容,从来不让学生死读书,而是让学生充分自主发展,老师们也特别友善,师生关系特别融洽。我举一个小例子,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们就很少拖堂,因为一拖堂,同学们就敲桌子抗议,老师马上就懂了。

今年8月,我举办了个人的第4次年度演讲,主题是《成长》,主要讲述了我是如何读大学、如何创业的,一大半的内容是关于武大的,当时黄泰岩书记也到现场去支持。今天现场这么多朋友,我问个问题,多少人看过我8月的演讲?

在我记忆里武大的故事非常多,我在演讲中也只讲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五段经历:刚进大学,在图书馆里看《硅谷之火》;在两年里修完大学四年的学分;怎么练成程序高手;本科在学报上发论文;以及大学里尝试创业的经历。

我剪了一小段视频,大家可以看下。

有网友评价:这是武汉大学的大型招生宣传。这个网友说得没错,这场演讲就是为武大做宣传,就是为武大130周年校庆做一次预热。

武大对我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就是在这里,我走向了科技探索之路。

02我的科技探索之路

2.1毕生要走的路

高考前填志愿,我喜欢化学,一开始想报化学系。我有个要好的兄弟,他要报计算机。我才临时改了志愿,报考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进大学,我就疯狂地爱上了编程,可以说是“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那个时代上机的机会实在太少,我想过很多办法,甚至和同学还干过这样的“坏事”——半夜偷偷翻窗户,溜进机房,通宵玩电脑,差点被老师当场抓住。当然,这样做是不对的,这里要特别感谢母校当年的包容。

老师们一直鼓励我们在技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再加上自由宽松的环境和实验室的条件,让我有了不设限的勇气。当时我涉猎的范围,还特别宽,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CAD软件、中文系统等等,还做过汉卡这样的硬件。

今天在网上还能找到我大二时候写的代码。一个内存管理软件,叫RI,这个小软件很火,当时我索性开源了。为什么要开源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炫技,写得这么好的代码,得让大家看看,也跟全国的高手过过招、叫叫板。

所以,我觉得年轻时,就要尽量多想多试 ,拓宽视野,把自己的“武器库”丰富起来。技多不压身,给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以后一定有用得上的地方。

2.2扛住民族通用软件大旗

毕业后,我加入了金山软件,成为第6号员工,参与办公软件的开发。

很多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办公软件这样的大型商业软件,开发难度极高,目前全球主要就微软Office、金山WPS这两款。

WPS诞生于1988年,经历过巨大的辉煌,但到了1996年,“前有微软、后有盗版”,陷入了绝境。最艰难的日子里,我们多次讨论过,要不要继续做WPS。其实,从商业角度,找不到任何做下去的理由。

只有一个原因让我们始终没有放弃:WPS是民族通用软件的大旗,不能让这面旗帜在我们手中倒下。

要坚持做WPS,最难的是找到活下去的办法。我们做金山词霸、金山毒霸等各种工具软件,我们做游戏等,我们在微软不愿做、不屑做的缝隙里找生存空间,拼命赚钱。然后,用赚来的钱养活WPS团队,坚持不断研发不断改进,打持久战。

当然,光在原有的架构上,小修小补,是打不赢的;熬到2002年,我们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这些年来辛辛苦苦攒下的全部家底,账上总共4000万块钱现金,一把All-in,从头重写WPS。这是个非常不容易的决定,涉及到数千万行代码的重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一干就干了3年,终于在2005年,完成了全新的架构。这个架构我们下了巨大的功夫 ,可以自豪地说,代表了最近20年办公软件最先进的水准,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场持久战中,金山忍受了漫长的寂寞和磨难。当时,理解我们的人不多,也没有那么多人为我们欢呼。我们只是觉得应该干就干了。

2011年,我出任金山的董事长,带领金山转型移动互联网。WPS重写架构的优势体现出来了,这一次,我们终于弯道超车,超越微软Office,成为了中国移动端最好用、市场份额最大的办公软件。在黑暗中摸索了20年后,金山终于重现了创业之初的辉煌。

2019年,坚守31年后,金山WPS,终于上市了。

那个时候,整个IT业界都说,WPS就是一个硬核的技术英雄的梦想,是中国软件行业最励志的故事。

如今,WPS月活设备数已经超过5.86亿,研发支出占比超过35%,研发人员占比超过60%。硬核科技的突破,靠的是持久的韧性和坚持。WPS的逆袭,就是坚持的胜利。

到今天,谈到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办公软件领域,有WPS在,从来没让大家担心过。

WPS的历程也证明了,只要足够坚持,任何硬核技术领域,中国的工程师、科学家和创业者,全都搞得定、打得赢!

2.3从软件到硬件

在金山持久战中,40岁时,我又一脚踏入了硬件技术领域。

2010年,在北京保福寺桥银谷大厦一间小办公室里,我跟13位同事,一起创办了小米。

一个做了20年软件、互联网的程序员,突然跨到了硬件行业,可以说是“无知无畏”。但我在武大学会的最重要的事情,给了我莫名的信心,只要拥有了学习的能力,没有搞不定的难题。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小米赢得了梦幻般的开局,又因为硬件能力根基不牢,一度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在最危险、最艰难的时刻,2016年5月,我不得不亲自接管了手机部,带领团队认真补课,死磕硬核技术。

说起来,敢于直接管硬件研发,这还是武大给我的底气。当年,在武大时我就焊过电路板,也做过可编程芯片,虽然说不上精通,也算有些硬件基础。

那个时候,我每天排满了20多个会,一边恶补学习手机硬件最新技术,一边跟同事们讨论工程方案,还要疯狂招募最好的工程师来扩充团队,增强研发实力。现在回头想想,那1年多,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连阿猫阿狗都受不了。但世上没有白费的功夫。就跟当年在武大练编程一样,很快我的硬件技术水平就提上去了。

2021年3月,小米集团正式宣布造车,我又开始疯狂地学习汽车的技术,等小米汽车正式上市之后再跟大家分享。

2.4下一个十年,从“争气”到“引领”

小米的使命是“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这就决定了小米必须是一家科技公司。

不少人对小米还有很多误解。误解什么呢?总有人说,“小米就是组装厂,小米研发投入少,小米没有核心技术。”从整体来看,小米的确跟全球最顶尖的那几家科技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作为一家13年的公司,小米在研发上的投入和实力,还是挺强的。

跟大家汇报一组数字:过去五年,小米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4%,2022年小米的研发投入了162亿元,2023年预计将达到200亿元,未来五年还会投入超过100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162亿元是什么水平呢?今年9月,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发布《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202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30782.9亿。小米的研发投入,已占全国所有研发经费,包括央企、国企、高校、研究机构、民营企业总和的0.53%。

再举个例子,举一个大家眼中小米可能最不擅长的领域,5G标准专利。这个领域,是通讯设备厂商的长项,而且特别需要积累和沉淀,需要熬年头。但即便如此,在今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有效全球专利族企业排名》中,华为是全球老大,占比14%;而小米专利占比4.1%,已经进入了全球前十。

关于误解的问题,我也曾经烦恼过。后来我想明白了,没必要纠结,关键还得看自己的成长。

反过来说,大家拿13岁的小米,跟苹果比、三星比、华为比,是对我们有极高的期待、极高的要求。只不过,饭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我认为,随着小米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实力越来越强,我们一定能凭借自身不断的成长,来赢得大家的信任和认可。

今年8月,我宣布了小米新十年的战略目标: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致力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

就在上个月,我们刚刚发布了小米澎湃OS,这是全球首个「人车家全生态」的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历时7年研发,参与的工程师超过5000名,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系统底层重构。他将成为未来世界「万物互联的公有底座」,为手机、家庭、汽车等多场景下百亿设备、百亿连接做好准备。

同时,小米一直在做很多非常前沿先进的技术,比如AI、芯片、智能制造、人形机器人等。

我在公司内部,跟同事们讲,伟大是熬出来的,我们要足够坚定、足够耐心。小米才走了13年,我们至少要坚定地走30年,才可能成为真正伟大的公司。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硬核科技和制造领域,几乎所有真正伟大的公司,都经历过了30年以上的历练,无论是索尼、苹果、三星,还是intel、AMD、英伟达,以及我们本土的华为、比亚迪,30年都是一个关键的门槛。

为什么是30年?因为30年,是几代工程师前赴后继,构建深厚领先技术体系的时间;是成长到足够的规模,追赶并超越相关行业原先存在的巨头所需的时间。而另一方面,一家科技公司,要经历过几度沉浮,经历行业和宏观周期的考验,才能扎下稳固的产业根基、形成对产业链深厚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中国硬核科技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参与全球竞争,正在跨越30年的考验门槛。一方面是,中国的科技企业在当前各条底层技术赛道上,正在赶超全球顶尖的研发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风起云涌,前沿硬核科技实力就是决定性的力量。

现代科技就是一场全球技术、资源、人才、市场的争夺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才能赢得未来。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下,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我们要始终秉持开阔的视野和胸怀,一面自立自强,一面坚持合作开放,将全球优势资源为我们所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不断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03感恩与责任

3.1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我在大学时代、创业过程中,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一直心存感激。

我时常会问自己:我该为母校做些什么?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

今天上午,我终于完成了一个重大心愿:我个人向母校捐赠13亿现金,作为母校的生日贺礼,支持武大的基础学科发展、科技创新和大学生培养。

这个心愿起源于30多年前。我在一个县城里的普通家庭长大,在武汉大学读书的时候,家里的负担很重,我下决心要靠自己生存。

于是我非常努力地学习,非常努力地去拿奖学金。我曾经拿过武大当时最高的奖学金:2000元,这笔巨款来自于一家企业的捐助。我当时特别感动,我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在领奖台上,我就内心暗暗发誓:等我有了能力,我要十倍、百倍、万倍地还回来。

毕业6年后,1997年,我27岁时,我的工资大约4000元,开始了给母校的第一次捐赠,就是在计算机学院设立了雷军奖学金(当时叫腾飞奖学金)。从那开始到今天,连续捐赠了26年。2017年,我终于在武大也捐了一栋楼,今年6月,雷军楼正式落成。

今天,我决定捐款13亿,内心特别激动。

人生奋斗一辈子,到底为了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对我而言,能够回母校捐款,就是最值得做的几件事情之一。

不过,捐款,我从来不主张攀比。每个人都可以用实际行动回馈母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次活动有很多很多校友捐款,每一份捐款都是校友对母校的爱,分量都一样重。

我这次捐赠主要聚焦三个方向:支持数理化文史哲六大学科基础研究、支持计算机领域科技创新、支持大学生培养。就是为了能让中国出现更多的工程师、科学家、科技创业者,让中国有更多的华为、更多的小米、更多的比亚迪、更多的宁德时代。有了更多这样的人,这样的公司,中国的硬核科技才会持续崛起发展,支撑中国硬核科技的力量才能持续涌现,我们才能持续引领全球科技的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才能去创造一个所有人都能持续共享发展成果的更美好、更公平的世界。

3.2武大精神 生生不息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庆祝130周年校庆,说的不仅仅是武大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更是武大的精神风貌与未来蓝图。

武大130年的历史,以及130年来武大所见证的中国的复兴、世界的变化,告诉我们,我们还是要相信。相信梦想,相信坚持,相信生生不息的力量,相信能穿越沧海桑田,美好又坚韧的东西。

最后,再次向母校130周年华诞表示祝贺,祝福武大永远年轻;祝福所有武大人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