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是中国京剧表演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于京剧美学理论的研究,我一直有个想法,从两个切入点进去:一个是“丑”,一个是“好”——叫好的“好”。这两个切入点,可能是研究戏曲美学的捷径。

这一章,我们就研究“好”,研究“叫好”。叫好与鼓掌是两回事,不是一个概念。叫好是中国戏曲独有的。

笼统地说,只要是舞台演出,不管是什么门类(戏曲、芭蕾、歌剧、杂技、曲艺、话剧等),当演员演到精彩处,观众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对演员表演的首肯和敬意,有时候演员也会向观众鞠躬表示回谢。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但是,观看京剧的观众,不但会鼓掌,还一定要高声叫“好”。一般看戏鼓掌,是客观的、礼貌的、叹服的一种表示;而叫好,却是一种随时参与到演出中的表达方式。角儿还没出场,他在帘子里“嗯哼”一声,剧场里就开始叫好——演员还没出来叫什么好?那必须是角儿,是著名演员,一般演员是绝没这种待遇的。相反,如果角儿在舞台上一亮相,剧场里没叫好声——那坏了,这是出问题了。你用现代演出的标准看,叫好是“干扰”演出的。但是,这种与其他舞台演出门类相比独特的观剧现象,提醒我们在研究中国京剧表演体系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到京剧表演体系的独特性,不仅仅是体现在演员的身上,它也体现在观众的心里。

因而,我们研究京剧的表演体系与美学特点,不能光从演员怎么创作这一个角度进入,还要从观众怎么听戏去研究——观众的叫好声直接影响到创作者。要从唱戏和看戏的两个角度去认识中国京剧。只从创作者出发,是片面的。只有将叫好纳入我们讨论表演体系的视野中,我们所谈的京剧表演体系才完整。我甚至要更大胆地说——没有叫好,就没有京剧。因为没有叫好,就破坏了演员表演和观众的关系,破坏了京剧美学中的观演一体性。

我这么说是有原因的。京剧的特点深深地体现在演员与观众的关系之上。

一、观演一体的剧场美学

演员从打本子时开始,就开始研究观众。这个研究,不是一般的研究,演员从度曲、走戏、演出,甚至演出后,他都在琢磨,哪个地方使什么活儿,能要上“好”。这是有充分准备的,是纳入创作过程的。与此同时,观众也是一辈子在研究演员!观众有选择地有目的地看戏、捧角儿,在哪儿叫好,怎么叫好,也是有准备的。他们之间不是一般的结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互动:互相制约、互相鼓励、互相依赖、互相检验。我们说我们是“游戏派”,这种“游戏”,在观演一体中有着清晰的贯彻。京剧不仅是演员带着观众游戏,也是观众带着演员游戏!观众怎么能带着演员游戏?叫好啊!角儿没上场在幕后先“嗯哼”一声,这个先声夺人是他带着你玩儿呢;而观众一听,还没看见演员就开始叫好,那是他在告诉你:我们今儿就是来看你,你今天可是要使出你的本事来啊!叫个好也是带着你玩儿呢。在这样的表演体系里,观众也是主动的,不是被动地接受。京剧是演员通过表演带着观众玩儿,观众通过叫好带着演员玩儿——观演之间的关系是浑然一体的。其他国家任何艺术形式,都没有像京剧把这种观演体系发展得这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