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故宫,这座宏伟壮观的明清两朝皇宫,每一砖一瓦都记录着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沧桑。一块地砖下出现的15层地砖结构,揭开了明成祖朱棣敏感多疑的一面,也展现了皇族争夺皇位的残酷厮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立储之争,四子朱棣萌生谋逆之心

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重,此时继承大统的问题摆在了朝堂上。按照礼制,应该传给皇太子朱标,但是朱标已于数年前去世。于是朱元璋转而立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为储君,这也符合历代相沿的皇位继承惯例。

朱允炆聪慧好学,深得明太祖的喜爱。加之其父朱樉去世早,朱允炆便被接到宫中抚养长大。朱元璋也十分关心孙儿的教育,聘请许多名儒作为他的师傅,培养他将来成为一代明君。朱允炆勤奋好学,经常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希望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君主。明太祖见到这孙儿刻苦用功的样子,心中也是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皇位这件事,远没有明太祖想的那么简单。原来,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也对皇位虎视眈眈。

朱棣生性残暴,与朱元璋的温和形象大相径庭。但是,他却很像年轻时的朱元璋,同样骁勇善战。由于性格原因,朱元璋也不打算把皇位传给朱棣。毕竟,一个暴虐的君主会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与朱元璋苦心孤诣建立明朝的初衷相违背。

但是朱棣内心一直不能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他认为自己推翻元朝统治的功劳不亚于朱元璋,甚至更胜一筹。自己平定云南、甘肃等地叛乱,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这些难道还不配得上皇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重,此时继承大统的问题摆在了朝堂上。按照礼制,应该传给皇太子朱标,但是朱标已于数年前去世。于是朱元璋转而立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为储君,这也符合历代相沿的皇位继承惯例。

朱允炆聪慧好学,深得明太祖的喜爱。加之其父朱樉去世早,朱允炆便被接到宫中抚养长大。朱元璋也十分关心孙儿的教育,聘请许多名儒作为他的师傅,培养他将来成为一代明君。朱允炆勤奋好学,经常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希望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君主。明太祖见到这孙儿刻苦用功的样子,心中也是欣慰。每当朱允炆遇到读书疑惑,朱元璋也会慈祥地为他解答,就像亲密的祖孙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的小儿子朱棣看在眼里,心中益发不平。他认为朱允炆只是读死书的书生,没有自己在沙场征战的功劳大。每每想到皇位会让给朱允炆,朱棣就会暗自握紧拳头。

“我在沙场上锋头所向披靡,将敌人生擒的战功,比朱允炆读书有用多了。我才是大明的栋梁之材,皇位非我莫属。”朱棣如此认为。

然而皇位这件事,远没有明太祖想的那么简单。原来,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也对皇位虎视眈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生性残暴,与朱元璋的温和形象大相径庭。但是,他却很像年轻时的朱元璋,同样骁勇善战。由于性格原因,朱元璋也不打算把皇位传给朱棣。毕竟,一个暴虐的君主会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与朱元璋苦心孤诣建立明朝的初衷相违背。

但是朱棣内心一直不能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他认为自己推翻元朝统治的功劳不亚于朱元璋,甚至更胜一筹。自己平定云南、甘肃等地叛乱,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这些难道还不配得上皇位吗?

“我奋战沙场多年,为大明开拓疆土,这些功劳比朱允炆读书有用多了。我才是大明的栋梁之材,皇位非我莫属。”朱棣如此认为。他认为皇位是要靠实力夺取的,不是朱元璋随意可以给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起兵造反,夺去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朱棣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率军南下进攻京师应天府。

此时的朱允炆只有16岁,还是个孩子,根本无力抵抗朱棣的叛乱。而朝中大臣也目光短浅,没有人揭露朱棣的真实意图,反而纷纷倒戈投靠朱棣,迎接他入城。

朱允炆和其生母马氏只能仓皇出逃,流亡乡野。遭此变故,朱允炆心中伤痛,日夜思念祖宗创业的江山社稷,却无力回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皇帝,朱允炆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他日思夜想要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处理好政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但是还不等他施展抱负,叔父的叛乱就让他的梦想破碎。

逃亡途中,马氏目睹和乡野百姓的疾苦,不禁流下了眼泪。“这都怪我无能,没能教导儿子成为一个明君,才会导致民不聊生。”马氏内疚地想。

朱允炆也红了眼眶,他感到自己让百姓托付的希望破灭了,对不起祖宗创业的江山和把命运托付给自己的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进入应天府后,即召开百官会议,伪装成顺天应人心的姿态,假意说:“我本没有夺位的心思,只是看那小皇帝无法管治天下,生灵涂炭,所以才勉为其难,扶正社稷。”

明人赵秉忠见局势已定,为保全生命也只能顺水推舟,表态拥戴朱棣称帝。其他文武百官也都跟进表示效忠。

就这样,朱棣顺利登基为帝,改元永乐,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先是派人四处寻找朱允炆和马氏母子的下落,终于在永乐元年春,在湖广境内将他们擒获,遣送回京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心狠手辣,为了稳固皇位,还杀死了朱允炆的两个同母弟弟,以绝后患。如此残忍的手段,令朝野皆惊骇失色。

一个曾在景阳冈放羊的农民回忆道:“我亲眼看见他们母子三人被押送到刑场,马氏抱着两个孩子痛哭流涕,请求给他们一个活路,却还是被朱棣一刀杀了。我看着心都快碎了,皇帝这样无情,简直比野兽还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篡位后朱棣极度缺乏安全感,在故宫铺设15层地砖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迁都北京,大修皇宫。他命名为紫禁城,亦称故宫。

自夺得皇位那一刻起,朱棣就极度缺乏安全感。他害怕有人像他谋夺朱允炆的帝位一样,也来谋他的帝位。

于是朱棣下令,在故宫太和殿的地砖下面,又铺设了15层地砖,有些地方甚至达到20层。

“浇注材料时,加入糯米汁使地砖坚硬如石,防止有人挖地道进宫。”朱棣吩咐工匠。

为确保地砖的质量,朱棣还威胁工匠:“若有一个地砖开裂,你和你全家都要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匠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日以继夜工作,终于完成了这个辛苦的任务。

有参与铺设地砖的工匠忍不住抱怨道:“皇上太残暴了,我们辛辛苦苦给他做地砖,他不但不感激,还要杀我们灭口。”

“嘘,小声点,这种话被他听见咱们都要死。”另一个工匠悄声劝告。

为防止工匠泄密,朱棣果然将所有参与铺设地砖的工匠都杀害,永远保守了这个秘密。

朱棣杀人如麻,处心积虑只为巩固皇权,可见他的残暴与疑心病严重到何种地步。相反,他的侄子朱允炆则是一个仁厚的君主,如果能够长大成人就会使百姓幸福。然而历史无情,朱允炆还未能施展抱负就已命丧黄泉,朱棣这个篡位者反而长期把持大权,使朝廷蒙上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块地砖的裂缝,揭开铺设15层地砖的真相

600多年过去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故宫检查部门才意外发现了地砖下隐藏的秘密。

那一年冬天,检查员李师傅检查太和殿地砖时,发现一块地砖上有一道裂痕。他决定把这块破损的地砖换掉,谁知一掀开,下面还有一层地砖。

李师傅好奇之下继续掀开,掀开一层又一层,居然有15层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什么状况?怎么会有这么多层地砖?”李师傅不解。

李师傅把这个发现报告给了文物部门。几位历史专家前来考察后,根据史料推断这与永乐皇帝朱棣的性格有关——他夺位后极度缺乏安全感,于是在太和殿铺设了15层地砖,防止有人挖地道进入宫中行刺。

“原来皇帝也是人,也会有安全感缺乏的困扰啊。”李师傅感慨道。他原本以为皇帝高高在上,没有丝毫忧患,现在才知道皇帝也会如普通人一般担心身边的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们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发现。通过地砖的秘密,可以更多地还原永乐大帝的真实心理,重新审视这个在历史上名声糟糕的暴君。

“我们要通过这种小发现,拼凑出历史的真相。”专家们分析道。他们决定把这块地砖完好保留下来,作为一个历史见证。

一块小小的地砖揭开的,是永乐大帝复杂的内心世界。历史的真相也许就隐藏在细微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历史就是生生不息的长河,没有最平静的时光,每个人都在努力追求稳定。故宫地砖下的秘密,提示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要洞察事物的本质。作为普通人,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和平,因为和平的背后也许承载了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