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有话说

挺让人意外的,中国在英国竟然还有一块“飞地”?虽然它的面积不大,才16.7㎡,但却有140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切还得从晚清开始说起。

清朝末年,国力衰弱,但依旧沉迷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对西方的崛起置之不理,甚至充满鄙视,认为那些先进科技都是“奇淫技巧”,不堪大用!

彼时,英国刚经历了工业革命,正迫切需要大的市场倾销廉价商品,于是向清朝提出通商的请求,但不被允许。于是,英国人想了一个“损招”,那就是卖给我们鸦片,以谋取暴利。

后来,林则徐虎门销烟,振奋了中国人心,但却引来英国的不满,鸦片战争爆发了,清政府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再后来,清朝这块肥肉被各大列强盯上,都想来咬上一口,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以挽救积贫积弱的大清王朝,于是掀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等自救运动,其中有一项是购买外国先进军舰,建设现代化海军。

1881年,清政府派遣丁汝昌等200余人前往英国纽卡斯尔市,把先前订购的“超勇号”和“扬威号”两艘巡洋舰接回国,同时参观英国海军基地等地方,学习一下先进思想和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都知道,在那个年代坐船是很辛苦的,从中国到英国万里之遥,长途颠簸,又缺少吃喝,很多人身体都受不了,就病倒了。

到英国后,众人更是水土不服,其中袁培福、顾世忠两人病逝在异国他乡。

由于回国路途实在是太过遥远,又没有什么先进的遗体保存技术,清政府最终决定在英国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园购买一块土地,将两名不幸病逝的水师官兵下葬。

1881年8月9日,“超勇”和“扬威”鸣响汽笛,离开英国纽卡斯尔市,驶回那遥远的东方。

六年后,也就是(1887年),北洋水师再次派出400多人,分别前往德国和英国。

其中,去德国的负责接收“经远”和“来远”两艘巡洋舰,去英国的负责接“致远”和“靖远”两艘军舰。

很不幸,在英国纽卡斯尔市接收军舰的过程中,又有三名北洋水师士兵病逝,他们分别是21岁的连金源和30岁的陈受富,以及福州水兵陈成魁,我们应该铭记这些为祖国富强而死在异国他乡的先辈。

与之前一样,这次病逝的三人也被葬在英国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园。

1911年,当时清王朝“海圻”号巡洋舰被派赴英国参加英国国王的加冕庆祝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群水师官兵们并没有忘记曾经的兄弟,他们专门派人到纽卡斯尔将这五块墓碑重新翻新,但之后便再无人去打理。

直到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道这背后的故事。

原来,安葬五名士兵的墓地是清朝府通过驻英使馆购买的,大约有180平方英尺(约16.7平方米),当时总共花了15英镑,自1881年算起,至今已经142年了,产权仍然属于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海外华人、留学生、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共同发起了众筹活动。

筹措来的资金,用以对安葬五名北洋水师士兵的墓地进行翻修,并举行祭奠活动,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