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医院地下室起家,到发展为肿瘤放射诊疗领域最重要的“链主企业”之一。十多年来,大医正用全新的思路,让肿瘤诊疗更可及、更有效、更智能。

“我们不可能真正预测未来,但要做好未来随时到来的准备。”大医集团执行总裁刘怡辰对福布斯中国说道。

2023年2月,大医全球首创的放疗新品类——X/γ射线一体化放射治疗系统(TAICHI)荣获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Break-through Device Designation)”认定,迈入全球最顶尖的技术创新行列,也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该认定的大型医疗设备产品。

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20年8月,TAICHI平台下的TaiChiA产品获得中国近50年放疗史上第一个获得美国FDA认证的医用直线加速器产品。同年12月,TaiChiA通过中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同时,该平台还被授予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这部肿瘤治疗的“智能终端”除了将直线加速器、伽玛刀以及锥形束CT进行了同机整合,还能够搭载基于云的数码肿瘤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系统(DOSS)。通过精准化、平台化、数字化的技术解决方案给每一位患者带来更适合、疗效更好的个性化放射治疗,同时还可以帮助医院显著节省设备操作和运营维护等相关成本。

“我们想创造肿瘤治疗器械赛道的‘iPhone时刻’。”刘怡辰略显激动地介绍,“你可以理解为大医将分散的诊疗程序平台化了,医生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能完成原本复杂的治疗流程,患者不需要在多个诊疗设备之间辗转选择,也不会碍于技术手段的限制,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截至2023年10月,大医最新款的X/γ射线一体化放射治疗系统(TAICHI)已在北京协和医院、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丹东市第一医院、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等装机临床应用,在北京协和医院,该机器每天为70多名患者提供治疗服务。

刘怡辰相信,未来某一天,医生只需让患者躺到机器中,就像当年乔布斯按下像iPhone的Home键那样,所有问题都能得到最优解。“这是大医的奋斗目标和责任。”刘怡辰说。

以患者为中心,为个性化诊疗时代做准备

1983年,大医的创始人刘海峰从兰州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而后的岁月,刘海峰曾任职于某国营核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之初,他放弃铁饭碗,下海创业。在企业成功完成了纽交所主板上市后,刘海峰在西安长安医院的地下室创建了专注于高端创新放疗设备研制的大医,开启了他的“二次创业”。

2009年,刘海峰学习走访了欧洲、澳洲以及美国等地区的各大主流医疗机构。他发现,美国肿瘤患者的五年存活率高,其中超过60%的治愈案例是依靠放射疗法,或有放射疗法参与。但彼时,对于中国病人来说,放疗一直是排在手术、化疗之后的选择。

在这一年的走访中,刘海峰认识到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他希望可以利用放疗,这种重复性高的技术手段,为中国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多希望。2010年,刘海峰回国创办了大医,专注于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

为了更快地验证产品的治疗水平,大医在产学研方面加大投入,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等权威科研机构紧密合作。经过持续努力,潜心研发,大医在放射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但一切并非预期那样顺利。“我们在国外调研时发现,影响设备采购决策的人是放疗中心的医生和物理师。当他听说新的技术能够节省约三分之一的人力时,产生了深深的疑虑。因为这意味着他的购买决策可能会让他和他的同事失去工作。”与此同时,刘怡辰得出了一个略显思辨的结论:更好、更具效率的产品不一定是医疗机构唯一的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高居全球第一。过去十余年,中国癌症发病率逐年增高,但生存率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十年前相比总体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加之肿瘤发病机理复杂,不同瘤种、阶段和个体异质性很大。因此,中国的肿瘤诊疗需要一种更可及、更有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目前,大医拥有伽玛刀(RGS)、X/γ射线一体化放射治疗系统(TAICHI)、数码肿瘤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系统(DOSS)三大业务线。其中,TAICHI在诸多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突破了国际技术壁垒,全球首创地将医用直线加速器、伽玛刀以及锥形束CT进行同轴共面的融合,是唯一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同机、同轴共面、多技术序贯治疗的平台。

据悉,目前大医的伽玛刀产品在中国占有超过40%的存量市场份额,每年新增市场份额超过70%,其中三甲医院用户超85%,持续保持伽玛刀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层放疗中心的 TAICHI“推手”

伽玛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刀,它的全称为 “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系统”,一般对于中早期、体积较小、边界清晰的肿瘤进行大剂量、根治性治疗效果有很明显的优势属于现在许多大医院在布局发展的 “无创放射外科”,而医用直线加速器是一种大范围的姑息性放疗设备,它对全身、体积较大、晚期、有浸润、姑息性肿瘤进行好的辐射治疗,并可以缩小肿瘤。两者不可互相替代。

在放疗发展的早期,加速器作为主流的治疗手段,很多人认为只要掌握了这项技术,就能够为80% 的病人提供好的治疗。但刘海峰却有自己的想法 “从当前美国的行业局面可以看到,加速器领域同质化竞争激烈,那些真正服务于患者的放疗中心正处于生存线的边缘。”

他深信,通过“大病不出县”的政策推动,未来中国将涌现出越来越多下沉在基层的放疗中心。以患者为中心追求的是个性化、精细化;商业成功追求的是差异化与智能化。许多放疗中心无法像大型医院一样拥有众多的机房以及各种不同的设备。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涵盖多种关键治疗手段的机器,且操作简便,就像“数控加工中心”一样可以把车铣刨磨放在一起。正是这些对未来需求的判断构成了TAICHI的雏形。

“合”而“不同”是TAICHI系列产品的研发理念,也是大医的核心基因。“因为‘不同’,才更接近创新。”刘怡辰继续说道,“大医的核心目标不是成为某项技术的世界第一,而是希望通过给患者提供最佳治疗而贡献自己的价值。”

截至目前,大医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40%,同时还拥有12张NMPA注册证、7张FDA上市许可。一张张证书既代表了企业的科技“硬实力”,也为产品研发提供坚强技术保障。

洞见,更长远的未来

除了硬实力之外,大医在软实力方面也不断提升。基于自身已有的放疗技术优势,大医通过数码肿瘤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系统(DOSS),包括治疗计划系统(TPS)、大医云(CyberMed Cloud)、基于云的肿瘤诊疗管理系统(Cloud Based Oncology System)等数字化服务完成从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商到高科技服务型制造商进行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及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刘怡辰坦言,摆在大医面前的“大山”有两座。

首先,大家对国产器械的认知和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如何证明国产医疗器械不亚于甚至超过进口,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建立公众的信任;其次是价格空间。虽然部分国产大型医疗器械的价格与进口产品相当甚至更低,但在短期内,进口产品不论是在消费者还是医院端往往都具有更大的商业吸引力,这对国产产品来说无疑增加了市场竞争的难度。

过去,伽玛刀在国内属于甲类设备,医疗机构无法自行配置。“研发初期,我们的创始人当时想得很简单,如果国内没有需求,我们就出口。”与此同时,“小而真的世界第一”也成为大医的创办初心。“小”意味着聚焦细分市场,不做同质化竞争;“真”则是希望未来大医能在细分领域为国家贡献真正的世界第一。

创始人的洞见性,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终局。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将伽玛刀从甲类设备降到了乙类,这一调整推动了大医在国内市场的发展。2019年,随着“十三五”期间有关放疗规划的发布,放疗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得以显现。这一重要的市场变化吸引了大批资本的追逐,为大医等放疗设备制造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2023年,在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会(ASTRO)参展期间,刘怡辰发现,美国在MDT(肿瘤多学科会诊)方面持续加强。从过去放疗、化疗、手术的融合发展到将影像中心、放疗中心甚至外科医生一起进行新的医疗集团融合。“这些证明了我们对未来世界需求判断的正确性,给了我们信心。”变化从来都不是线性发展的。治疗设备的智能化和终端化将推动放疗中心乃至医院的管理变革和创新。如何提高精度、降低副反应、运用影像、人工智能的技术去不断优化治疗效果,是大医未来将持续面临的挑战。

据悉,目前大医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路线。“中国市场是我们的世界版图之一,目前美国市场已经启动,即将也会布局‘一带一路’市场。我们有信心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快速地完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商业转化。”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精彩资讯永不错过

长按图片扫码下载福布斯中文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