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真得在努力!看看它的存贷款结构,乍一看,令人惊讶,仔细一看,原来如此。

2023年三季报显示平安银行1-9月的企业存款较2022年末几乎是0增长,确切的说是增长了5.5亿,相较于22782.64亿的基数来说,这点增长确实可以被四舍五入掉。1-9月的个人存款较2022年末增长了13.7%,远高于存款4.3%的整体增长水平。

在负债端,企业存款表现远逊于个人端。可是在资产端,企业贷款却远优于个人贷款。

2023年三季报显示平安银行1-9月的企业贷款较2022年末增长了7.5%,远高于贷款2.9%的整体增长率。而个人贷款的增长却近乎0%,确切地说是增长了8.73亿,相较20482.63亿的基数,只能是被四舍五入掉了。

企业存款没吸收多少,但是企业贷款却投出了比较大的规模。个人存款吸收很多,但是个人贷款却没有投出去多少。这个数据很有意思,值得深挖一下。

从某种程度讲,银行和商贸公司是一样的。哪些货进的多,不是随意定的,而是由市场来定的,哪些货的利差高,哪些货就会多进一些。银行也一样,企业存贷款和个人存贷款呈现如此明显的反差,大概率也是因为利差的问题。

资产端:平安银行2023年1-9月企业贷款的平均收益率为4.04%,较2022年1-9月份增加了0.18个百分点。个人贷款的平均收益率为6.74%,较2022年1-9月份降低了0.73个百分点。

负债端:平安银行2023年1-9月企业存款的平均成本率为2.14%,较2022年1-9月平均成本率高0.17个百分点。个人存款的平均成本率为2.32%,较2022年1-9月份下降了0.02个百分点。

换个维度来看:企业端的利差空间由2022年1-9月份的1.89%,升高到了1.9%;个人端的利差空间由2022年1-9月的5.13%,降到了4.42%。

这组数据比较清晰地展示出了为何平安银行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数据有差异。

企业贷款的利差越来越高,自然要多投放贷款,同时企业存款的成本有所提升,如果吸纳太多的企业存款,反倒会影响银行的利润。相反,个人贷款的利差空间越来越窄,自然要减少投放贷款,同时个人存款的成本在下降,多吸纳个人存款也有利于提升整体利差空间。

平安银行积极通过腾挪存贷款结构的方式来保障利差空间,虽然成效尚不明显,但至少它并没有坐以待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