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楼市时时都在见证历史,近日曝光的苏州“毒地”事件,斗争双方已经由昔日的开发商和购房者,升级成政府及下属机构和国资地产商之间百亿规模的诉讼纠纷。今年地产界大事奇事层出不穷的原因,是中国房地产在深度下跌中各类矛盾的总暴发。

上海陆家嘴集团2016年以80多亿元,买了苏州苏钢集团一块“毒地”,17宗地块有14宗有毒。“毒地”真相大白后,陆家嘴集团把苏钢集团和相关机构告上法庭,涉案金额达100.44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家嘴与苏州相关单位的百亿诉讼在网络上传播得沸沸扬扬,11月10日,处在风口浪尖的苏钢集团发布情况说明,就涉及苏州绿岸项目相关的舆情信息作出回应。苏钢集团解释说:在2016年转让股权时,公司已如实披露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关于苏州绿岸名下土地存在部分污染的调查结果及报告全文,并在资产评估报告中明确提示了该范围中部分地块原为钢铁焦化生产区域,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风险。

苏钢集团称陆家嘴旗下公司在知悉前述情况并承诺接受所有现状、瑕疵和风险后,经过222轮举牌,以85.3亿元的高价击败宝能,拍得了苏钢转让的绿岸房地产开发公司95%的股权及债权。

苏钢集团认为陆家嘴集团起诉,主要是房地产市场下行,房屋销售困难造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家嘴集团和苏钢集团的诉讼和回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外人无法知晓真相。但陆家嘴拍得“毒地”的时间是2016年,而提起诉讼时间是2023年,这漫长的阶段,双方的经历就十分耐人寻味。

众所周知,2016年正是上轮房地产牛市的起点,陆家嘴历经222轮举牌高价拿下绿岸公司股权,说明陆家嘴十分看好苏钢集团地块,势在必得。作为一家国企大地产公司,受让从工业用地变性为住宅用地的开发项目,尤其是前身是钢铁厂这样的污染大户上的住宅用地,不作地块环评和尽职调查是不可能的。或许就如苏钢集团所言,陆家嘴多少知道地块有毒的事实,但在房地产牛气冲天,房价飞涨的疯狂市场中,对地块污染的担心已经让位给对利益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本轮楼市下行,至今望不见底。商品房销售极度困难。陆家嘴在“毒地”上开发的住宅小区销售遇阻,再加上“毒地”事件不断外溢,知道真相的客户越来越多,项目后期销售已成死局,再遇到集体退房行为,陆家嘴百亿元打造的大型项目将面临血亏的事实。

陆家嘴此时起诉苏钢集团及关联单位,是及时止损自保的行为。表面上看是一起房地产诉讼纠纷,实质上是楼市长期深度下跌后,房地产掩盖矛盾的集中暴发。类似陆家嘴和苏钢集团关于有毒地块的转让开发,在中国房地产上升期数不胜数。在火红的牛市中,土地各方对地块的真相都是心兆不宣。把项目建成高价卖出后,面对个别客户的维权,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收益相比,简直不成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市场的深度下跌,陆家嘴集团毒地上开发的楼盘成为砸在手中的烫手山芋。两家政府背景企业间的诉讼揭开了中国房地产告别巅峰后的诸多怪象。如果不是市场下行,无路可走,陆家嘴“毒地”楼盘或将成即成事实。这对入住的业主才是灾难。

苏州“毒地”事件看似遇然,实则必然。当房地产失去上涨动力后,高增长时代开发模式的众多弊端一一暴露。除了这些极端事件后,楼市长期萧条、市场信心缺失,对行业和经济的拖累十分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央行9日对外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表示,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的房地产救市,并没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市场成交不见起色,开发商依然挣扎在生死线上。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不排除政府再度开启进一步重磅救市的节奏。

房地产的另一波史诗级救市是否又在路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