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德经》在问世之初,人们把它称为《老子》,后来人们又把它称为《道德经》。那么,《老子》这部书为什么又称为《道德经》呢?这是因为在创作之初,《老子》就分成了上、下两篇,其中上篇又称为《道经》,下篇又称为《德经》。把这两篇合起来,就称为《道德经》。
然而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里面,《道德经》的内容却是《德经》在前面,《道经》在后面。应该说,这才是《老子》这部书真正的篇幅次序。但从汉代开始,人们把这部书的篇幅次序进行了前后调整,把《道经》放到了《德经》的前面。当时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估计可能与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有关。人们推崇儒家,而儒家推崇道德规范,所以人们就把《道经》移到了《德经》前面,于是《老子》的书名就变成了《道德经》。
从历史还原的角度来说,《老子》可以称为《德道经》。但是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老子》应该称为《得道经》才恰当,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句话里的“德”并不是指道德的“德”,而是通假字,通“得”,表示得到、获得。老子创作《道德经》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人们如何才能获得自然之道、人生之道、社会之道等各种道理,从而用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到了这样,那你也就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