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主动熬夜,再困也想多玩会儿。

而有人被动失眠,想好好休息却做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得却不可得,相信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对失眠的夜都不陌生。

生物节律紊乱是情绪障碍患者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

长远来看,睡眠问题不仅是情绪问题的表现,也会对疾病的长期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努力回归符合自然节律的作息,也会对疾病管理产生积极效应。

想要针对抑郁、双相患者的睡眠问题进行管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一般节律,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

第一个不同是:抑郁症可导致生物节律相位延迟,这意味着患者早上觉醒度不足,晚上入睡困难。难以入睡则会进一步加剧白天的困倦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抑郁可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的生物节律的相位延迟

第二个不同:抑郁患者夜间褪黑素水平降低,也是产生睡眠障碍的可能机制之一。

第三个不同: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结构紊乱。

如果我们将睡眠分为三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难想到:晚睡晚起型更容易产生情绪障碍和心理问题。

大量研究可以证实——晚睡晚起型的睡眠节律和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当个体倾向于晚睡晚起时,更容易产生思维反刍的情况。思维反刍在抑郁和晚睡型睡眠节律之间起中介作用。

通过对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群体的观察,研究发现:

在5年的跟踪研究中,偏晚睡晚起型的双相情感障碍的个体,更多体验到抑郁症状,而不是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我们可以把生物钟看作是身体里的“管理员”。

大脑的视交叉上核(SCN)每天早上感受到光照后,便开始向身体发号施令,然后身体各个机能开启一天的工作。

起床、进食、工作、活动、倦怠、睡觉......如此循环往复。

随着近年的科学研究拨云见日,长期失眠逐渐和老年痴呆症、糖尿病、高血压乃至猝死有了直接的关联。

此外,还与精神心理障碍有关,尤其是双相情感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昼夜节律紊乱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特征,与整个病程息息相关。

昼夜节律紊乱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首次发病、功能障碍以及双相抑郁复发的预测因子。

通俗来讲:睡的不好,可能是导致双相情感障碍首次发病的原因;是造成身心功能问题影响生活和学业的因素;也是它即将复发的预兆。

昼夜节律紊乱与双相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存在相关。

研究发现:紊乱的睡眠节律显著影响个体的情绪与社会功能,并能正向预测双相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

从疾病的长期管理角度而言,稳定的生理作息和节律对双相情感障碍的长期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基于前面提到的双相情感障碍昼夜节律紊乱特征,目前对于其干预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其他物理手段。

eg:锂盐

锂盐的公认作用——在于延长昼夜节律周期。

它可以作用于视交叉上核,从而矫正双相患者的节律前移与减弱,进而有望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

一项锂盐对缓解期双相患者的睡眠与生理时钟类型影响的研究显示:

与未接受锂盐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锂盐治疗的正常情绪双相I型患者的睡眠效率更高、睡眠时间更长。

eg:

人际与社会节律疗法IPSRT、认知行为疗法CBTI-BP

1.人际与社会节律疗法IPSRT

由创始人Ellen Frank开发的——人际与社会节律疗法,是一种循证治疗。

鼓励患者建立适合的睡眠卫生习惯、生活规律,以及帮助患者管理生活、职业功能。

2.认知行为疗法(CBTI-BP)

一项针对双相情感障碍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BP),聚焦于双相情感障碍I型缓解期患者的睡眠与昼夜节律功能障碍。

将人际与社会节律疗法、生物钟疗法和动机性访谈中的成分进行整合,结果显示:该疗法可降低复发风险并改善睡眠与双相情感障碍部分功能。

eg:光照疗法/蓝光限制

1.光照疗法

有研究发现:正午给双相抑郁患者进行强光照射,可能对于患者抑郁症状与睡眠节律有改善作用。

通过调节在光照下的暴露,对昼夜节律紊乱进行干预。

2.蓝光限制

目前研究认为:睡前暴露在蓝光或明亮光线下,可能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进而引起神经生理觉醒,入睡困难。

因此睡前减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对调节睡眠节律也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睡眠对于我们的情绪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尽管各种社会压力和娱乐活动导致我们睡的越来越晚,但还是建议大家不要想着逆天而行。

人类首先是生物,要遵守生物节律保证健康,其次才是要融合社会节奏,获得更好的生活。

分清主次,别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