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些小朋友,会告诉我他是“假装”患病。而实际上,有一种假装,叫做你自认为你是假装。

严重病发过的患者就容易遇到这种情况,他因为某次病发太过严重,以至于那个程度之下在他眼中都是正常,复发的时候“自认为没有复发”。

如何判断患者病情?

这依然是一篇不适合患者看,只适合家属看的文章。以我一贯想到哪里说哪里的行文方式,以下内容大概率会离题。

仅通过诊断结果,其实你无法真正细化认识到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

患者的诊断结果,有时候会在患者本人的委屈之下夸大,你可以理解为一种“沉冤昭雪”的心理;尤其是在患者已经经历过严重病发期,才得到治疗的情况下。而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又会弱化自己的真实病情,因为哪怕弱化过的也已经是极为可怕的了;会刻意压制,直到压无可压,直到说出来的程度比不上实际程度万分之一乃至更多的程度,任何语言形式都无法表述。

这就导致了,抑郁症,只有亲近家属能看到他的真实病情投影。我之所以说是投影,是因为病情越重的患者,越会压制,因为他知道哪怕放出来百分之一,别人也难以承受。这个数字,会在继续加重之后变成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这种情况下,哪怕是能看到真实病情发展的家属,所看到的,也只是投影,被压缩了无数倍的投影。

患者对亲人爱人的攻击性能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他的患病程度,患者最爱的人眼中的患者越难以沟通歇斯底里无理取闹攻击性强令人崩溃,患者的当前病发程度就越严重。

当然,有特例情况。当患者连在最爱的人面前都“很乖”的时候,认知能力已经基本上被他自我封锁了,这相当于最后的保护程序了。不是说到了这一步会去死,而是说,到了这一步,患者连死的欲望都丧失了,已经感知不到绝望了。这类患者我几乎没见到过,如果接触到不要认为他好了,那是他被逼到连绝望都感知不到了。

而面对不信任不熟悉(不熟悉不一定,只要愿意信任你,哪怕不熟的人也能看到)的人时,你能看到的越严重,或是患者愿意对你说的越多,通常说明患者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严重。

有些患者在确诊之后会突然爆发,把委屈倾泻出来,会表现出远远高于实际病发程度的样子,而且可能面对不太熟悉的人也愿意展现,或是抱着破罐子破摔心态故意展现。

患者面对亲近的人的状态,就是真实的他病情严重程度,外在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和病情程度成正相关。

患者在面对不熟悉不信任的人时的态度,会随着病情发展,经历反复无常的变化,会包含两个可能性,因为种种原因越来越反感所有人,到达极致时可能会有报复社会无差别攻击的欲望。

随后又因为抑郁病情加重而有了“因为我苦,我不能让其他人感受到哪怕一丁点负面情绪”的想法,进而逐渐有了带有讨好性质地和所有人相处的习惯,习惯于绝对不给人添麻烦,在此阶段,患者是很难对其他人吐露心声的,甚至于外在的奇怪行为自残行为可能都会在人前压制,这是个极度压抑一切状态的阶段,也是个因为压制而导致病情快速发展的阶段,未处于病发期的患者也会保留习惯性讨好别人以他人需求为主的习惯。

再往后可能面部表情无法自控,又因为躯体化反应加重而导致没有力气再做出任何多余表情,包括流泪;这个状态下的患者,已经完全没有余裕去对做出和他人的互动反应,属于他人眼中“最乖”的一个状态。

重度之中,有些其实是中度,甚至于处于轻微病发期,但曾经是重度的患者,他能够立刻“调动”出近似重度的状态。

而家属判断患者病情,最大的误区就是用自杀与否来判断。

抑郁症的可怕,第一在于它擅长温水煮青蛙,每个阶段的患者都是患者,但患者与患者之间可是天差地别的。轻度患者可能会因为“不过尔尔”而失去因有的防备心,如果恰好是搞艺术创作的患者,可能还会因为这种“感觉”带来的如泉涌的灵感而放弃抵抗。毒品,都是一开始你不以为然甚至可能“上瘾”于孤独感中,当你意识到不对,已经进入闭环中了。假如你开始就知道这是个陷阱,你肯定不会踏进去。它最可怕的一点正是在于,你刚患病的时候甚至可能压根不会把它当做一回事,会认为它不过如此。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会被温水煮青蛙,直到煮熟,直到最后一根稻草压下来产生质变,直到骤降之后发现是瀑布,直到走一段时间发现是沼泽。

那些暗礁,是你触碰到的那一瞬间,你才会知道原来有个暗礁的。

可怕的猎手,在图穷匕见之前,都是看起来不过尔尔毫无攻击性的。

而当你发现时,为时已晚。

这也就是我的朋友时常感觉到我会危言耸听夸大他们心理上的小问题的原因。因为我知道你在温水里了,继续煮上一段时间,你就跳不出来了,所以我要在你刚入水就把你弄上来,即使目前水温还很适宜。

第二点,在于它顽固性。它会在病发期遇强则强,你越能扛它越可怕;而在未病发期,它像最有耐心的猎手蛰伏在你心里。只要你中过一次,它就像一颗种子躲在你心里,随时等待机会再次破土而出,它不怕突击战,也不怕长久战。随着你复发次数越来越多,自卑敏感多疑自责拖延无行动力等问题会逐渐变成你本来的性格,你会觉得哪怕不病发的你也不像你。甚至会觉得假如你病好之后,你是否会变成一张白纸,连性格都被剥离。你害怕在逐渐减少复发率中变得不像自己的你,也害怕你假想中彻底痊愈后“失去性格”的你。你会开始恐惧彻底痊愈这件事,你会给自己留下一点“痕迹”。

哪怕你在严重病发期,坚定地认为再也不想靠近它,再也不要接触它,要彻底打死它。这个时候你也会觉得,你很有经验,你很了解如何把它束缚在安全范围内,你就是不想彻底剥离。

但你不清楚的是,其实长期的“安全范围内”,同样是很危险的。你的意志力会在与塔的突击战爆发战大规模战役中越战越勇,你的意志力会在持久战小规模战役中越来越弱,因为经历过爆发战的你,是没有余力应对长期的,小规模的战役的。

真正消磨人意志的,不是爆发战,而是持久战。爆发战中,你用全部的意志力来对抗你,实际上你是越战越强的。而持久战中,你的意志力会在长期温和的小规模战役里越来越弱,越来越想躺平,越来越无所谓。

所以会有很多患者中年咸鱼躺平家里蹲,成天用精神毒品麻痹自己。

累了,只想现在快乐一点。

这玩意儿的种子在心上,你病发时每一次心死,都是外界带来的;而这一次,你要自己撕裂自己千疮百孔缝补好的心,自己把种子抠出来。

简单来说,抑郁症之所以难以彻底痊愈,是因为最后一次“杀死心脏”的人,是你自己,才能痊愈。

正在打爆发战的患者很想遗忘,正在打长期战的患者做不到的就是遗忘,要把生病以来的一切痛苦当做过眼云烟,就是一次杀死自己的过程。

事实上,患者在病情轻微的时候,反倒是容易冲动自尽,可能还会出现为了报复而自杀的情况,如果有人用话语激一激,患者可能就会实行。这种情况不止发生于正在病情加重的患者身上,也会发生在长期反复复发的患者身上。所以,最容易自杀的,不是在深思熟虑过程中死志坚定的患者,而是病情轻微时冲动的怕死但偶尔想死的轻微患者。

深思熟虑死志坚定的患者,因为各种各样的束缚死不掉,一旦挣脱那些束缚(尤其是道德)之后,就无论你怎么看,都看不住他了。他会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随着病情加重,“死”这件事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深思熟虑,死志越来越坚定。当开始达到“活着”的痛苦大于“死”,且被害妄想症处于“所有人都嘲讽我看不起我”阶段时,患者开始进入亡命之徒状态,从这个阶段开始,自杀绝不会后悔。

什么叫做“活着”的痛苦大于“死”?就是说,死亡变成唯一的渴望,死亡绝不会后悔,完全不会觉得怕疼,不会考虑哪种死法比较舒服,只要能死就行。怕痛?怕死相难看?不存在的,还有什么比活着更痛呢?这种时候,患者才算是刚刚踏入真正意义的“抑郁领域”。

而真正的绝望,是从患者“连死都死不了”开始的,这里后续会详谈,在此不做赘述。

而在此阶段到下一阶段之间,患者攻击性可能会很强,部分患者会逐渐产生对全世界的攻击欲望,这个状态下的患者,是真正的亡命之徒。此时他还没有被极度自责自卑自我审判责任道德侵蚀,法律从阶段开始已经完全无法束缚他。这个阶段,你可以理解为第三千年的瓶神。

我经常用瓶神的故事来比喻患者的思维转换过程。

瓶神被关在瓶子里的第一千年,他想要许诺给救自己的人以重宝;第二个千年,他愿意答应救他出来的任何人的任何要求包括以自己为奴;第三个千年,他决定杀死来救他的人,任何人。

为什么现在才来?为什么现在才出现?为什么不早点让我解脱?

这个过程,也就是患者从对全世界求救,到对全世界磕破头做牛做马都愿意,到攻击性达到极致手段残忍的亡命之徒阶段的过程。

这个状态下的患者,什么都可能做得出来,而且坦然面对审判,不如说,希望被审判。哪怕她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只要她真的去做,也可能做下惊世骇俗的大案。他可能杀完人之后立马去自首。

这个阶段开始,患者会逐渐被彻底消失的欲望淹没,哪怕凌迟千百次,只要能死就行。

如果瓶神还继续待在瓶子里,他会知道,还有第四个千年,第五个,第六个……最后发现这是个无底洞,越到后面越连毁灭瓶子的力量都没有。

如果是一个已经彻底看穿无底洞本质的患者,面对其他患者时,他可能会给出“趁你现在还能死,快跑,晚了就来不及了”的建议。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绝望的本质是,没有极限。如果你认为绝望有极限,且你正处于极限中,那说明还远没有够到极限。当你彻底意识到没有极限时,已经晚了。

绝望的第二个本质,没有退路。你可能会在上一个阶段认为,因为太绝望,所以死去。而事实上,当你开始发现你连死这条后路都没有,唯一能做的就是等死时,绝望才真正开始。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你是才真正没有退路。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自杀险破产的故事。这就像你在床底下放了一堆钱,一般人看不到,看到的一定是趴进床底下的人一样。一般人不会买这个保险,买这个保险的,一定已经做好准备要去实践了。

你说你要是不养宠物,你会防患于未然买个宠物保险吗?不会的,因为你肯定你用不上。

这种保险,就是给出一条诱人无比的后路,能给患者的合理正当的理由“退出游戏”,还能拿到“收益”做出贡献,让患者产生死得其所的想法。

哪怕压根不是患者,也可能为了这个能留给家人的收益自愿退场。

继续回归正题。

随着病情继续加重,患者会因为自己“第三千年”的想法开始审判自己,反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恶毒的想法。患者会在这个阶段往另一个方向快速“觉悟”,认为自己的痛苦是应该的,不幸是应该的,一切都是应得的,全世界都没错,错的只有自己。

患者可能出现写了无数次遗书,但因为病情加重导致的责任感道德感加重而越来越无法去死,极其强烈的死志和不能给任何人添麻烦的道德感约束患者,自己死亡可能给他人包括清洁工带来的麻烦,让患者“狠不下心”来,宁愿自己加重病情。

淹没是什么意思呢?淹没就是脑子里除了这个还是这个,爆炸的信息充斥着患者认知能力混乱的大脑,什么声音都有,淹没患者的大脑。基本上可以说,从进入上一个阶段开始,患者的思维就已经不再是“自我”的意识了,是他以为的“自我”的意识。

在上一个阶段,患者坚信不疑地认为所有生物整个世界都嘲讽自己,厌恶自己,看不起自己,攻击性会越来越强,直到产生同归于尽的想法。现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被害妄想症状逐渐转向自我审判的“因为我有罪,所以大家都认为我该死,这也是正常的”。

这个时候,患者会自虐式把一切归因于自己的错,同时会有种“我死了皆大欢喜”的认知。这个时期开始,患者想死的原因已经不再是“解脱”,而会变成“审判”,自己有罪,该被审判。

从这个时候开始,患者自杀前是绝不会留遗书的,从这个阶段开始,患者不会再敢留任何痕迹。注意,不是不想,而是不敢,认为自己不配的不敢。

这个时候,患者已经找到了所有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去死,但只要有任意一个人表现出对患者的担忧,他就死不了。

因为这个时期的患者为他人着想的意识逐渐随着自我裁决意识一起达到顶峰,共情能力巅峰,他把所有人的痛苦都囊括在自己身上了。他是不愿意也不敢让任何人伤心的,只要他认知中还有一个人会伤心哪怕一瞬间,他也不敢。他会认为自己何德何能,不配让别人伤神。这个时期的患者,哪怕到了医院,他可能也不会多跟医生吐露一句话。面对信任的人,也不会再求救,他会认为自己不配求救,他该受罚。此时的患者,会真正意义上感知到“人间地狱”的含义,不再是此前的“比地狱还痛苦,我宁愿下地狱”,而是“我活着是因为我合该受罚,我连地狱都不配下”,他会把活着当做自己应该承受的惩罚。

抑郁症加重的过程,就是语言描述逐渐和真实状态完全契合,直到语言已经没有词汇来表达患者状态的过程。

所以患者的语言,你一定要在意。

我们知道语言是有修辞手法的,人们常用用修辞手法来比喻。

患者对自身状态的描述,会从修辞手法,到纪实描述,再到人类语言已经没有词汇可以表述。

怎么解释呢?就是当一个轻中度患者告诉你他的感觉,那可能是修辞手法,类比。

当一个重度以上患者告诉你他的感觉,那他口中的每一个夸张的词汇都是平铺直述的纪实文学。

轻度患者告诉你,他在深渊,是他的感觉好像在深渊。

重度患者告诉你,他在深渊,是他真的处于深渊。

所以,家属一定要重视患者每一个看似夸张的“修辞手法”。

很多家属应该经常听到重度患者说出诸如“你杀我千百次,你用尖刀插我心千百次,我心碎了千百次,心如死灰”此类的话。

不用怀疑,他不是在夸张,他是真的感受到自己死去又活来,心碎成渣渣碾成灰灰,又因为你一句话心甘情愿复燃继续被烧。

而继续往下走之后,语言就开始逐渐无法描述了。

所以你看,轻度患者用修辞手法说的同样的话,重度患者平铺直述还是可能说同样的话。同一句话他可能从他病发说到病发结束,但是你不知道他是处于修辞手法阶段,还是平铺直述阶段。

抑郁症在进入重度之后,是每次变化都在刷新认知的。

再往后还会继续刷新对绝望的认知,刷新对死亡的认知,直到患者产生一种新的感觉。

没有感觉。

不是说丧失知觉,或是丧失五感,而是明明拥有五感,患者感觉不到自己的五感。

这个时候的患者,连绝望的感觉都丧失了。大脑变成空白,杂音全部消失,连死志也消除了。

非要形容的话,大概是额叶切除手术之后的状态。

所以爆发战中病情加重的过程,就是你永远不知道后面还会有什么的过程。患者觉得自己已经足够绝望想象不到还能更绝望的时候,其实还没有触碰到绝望;患者已经无数次刷新对绝望的认知,认为自己还不够绝望的时候,才开始触碰到绝望。

而这个词汇本身,是没有边际的。它就像个打脸狂魔,每次当患者认为已经到极致时,不断在打脸让患者体会到“没有最,只有更”。

也就是说,再有想象力,靠想象也是想象不出来的,共情也共情不了的。

你可以共情你没体验过,但能想象到的事情,但你共情不了你连想像都想不到的事。

患者自己都想象不到,下一个阶段是什么样。

如果家属共情能力强,我反倒是觉得不适合陪伴患者,因为太容易受到影响了。家属是比较容易患病的,尤其是在发现自己延误了患者治疗,甚至于在患者去世之后,是很容易患病的。

没有等同排解能力的前提下拥有极强的共情能力,那就是灾难。

我一直在讲患者彻底痊愈(没有任何后遗症,性格恢复患病之前)之前,不要尝试帮助其他任何患者,就是这个原因。

负负不能得正,只会负无穷,没有痊愈的患者是没有“排除”能力的,你有的只是“硬扛”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