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是一年一度比拼创意的盛会!比创意,论才华,各大高校大学生来文博会上“整活儿”了!第六届山西文博会上,首次专设“高校文创馆”,来自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和山西传媒学院的大学生们在这片文创舞台上“卷”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走进高校文创区,来自太原理工大学师生创作的文创作品占据“C位”。吉祥物“胧胧”“晨晨”和“曦曦”伸出小手,与大家打招呼。它们三位,代表了太原理工大学学子们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形象。前来参观的观众中,有几位太原理工大学的校友对以学校建筑为原型打造的徽章爱不释手。“这是我们迎西校区的校门啊!”“那这座看起来更古老的建筑应该是我爸爸曾经读书的地方,他是1981年从机械系毕业的老大学生。”……手捧着这组文创徽章,校友们瞬间回到了那段校园美好时光。
展区中间的屏幕上,向观众们呈现了《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和《响堂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这是太原理工大学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项目,此前,曾作为央视纪录片在CCTV-10《探秘响堂山石窟》节目中播出。其中,“天龙山项目”被中宣部评为“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推广项目,“响堂山项目”被获批为国家文物局中长期考古重点项目的支撑项目。展区中重点展示的数字艺术类,还有徐显秀墓、娄睿墓数字复原,青莲寺数字化保护与展示……一系列数字文化建设成绩,都充分展现了我省高校相关院所立足山西历史文化资源,不断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开发的崭新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区中央,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团队创作的首套“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绘本”,引起在场众多小朋友的兴趣,忍不住驻足阅览起来。《高跷走兽》《奶奶的花馍》《瑞狮来啦》《社火来啦》《外婆的布老虎》……一本本画风喜庆、元素鲜明、装帧精美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绘本”以山西传统文化体裁,填补了山西本土非遗原创绘本的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刘东霞教授介绍,这些工艺美术类产品均出品于太原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的26个实验室。学校师生将传统髹漆技艺、陶瓷烧造技艺、草木染技艺等进行创新转化,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打造一款文创产品,光有创意远远不够,还需要足够的耐心、细心。比如眼前这款漆镇尺,看似普通,但需要经过上漆、打磨、阴干等30道工序,是学生们在实验室历经3个月才做出来的。”艺术学院教师史圣洁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衣服非常适合搭配我的马面裙,再配上这个画着二十四节气的编织包,把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自信地穿在身上。”在太原工业学院的展区,一位年轻女孩非常喜欢墙面上悬挂的文创服装和丝巾。据介绍,这些来自太原工业学院的《基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意文化设计》作品,曾在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发扬与创新转化。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