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NASA重返月球不顺利,总要整出来一些动静吧。

最近,NASA宣布将发射一艘探测艘飞船“普赛克(Psyche)”,前往人类发现太阳系中最大的富金属型的小行星——普赛克 16号(16 PHyche)进行探测计划,预计需要6年时间,也就是2029年7月才能到达目标地点,在那里工作26个月以上。

因为距离地球长达36亿公里,自然很难采样返回,不过确实其研究小行星的一次绝佳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赛克16号是人类发现的第16颗小行星,它是一颗M型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上,其直径约为279公里,引起科学家们探索兴趣的还是其可能一颗微行星在剧烈的碰撞中,幸运残存了核心金属。据测算其核心蕴含了大量的铁和镍,以及金、铂等贵重金属,总价值超过100万亿美元。

距离这么远,目前想要采样返回显然不可能,为以后采矿做准备也言之过早。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小行星防御系统,对于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进行预报和监测,拦截方面还很难做到,只有进行预警和躲避。

而太空采矿一直被人类认为是太空探索必不可少的活动,含有大量金属的小行星自然不能放过,所以,如果以后星际航行成为常态,在太空冶炼技术成熟时,这些小行星就是天然的矿厂。

其实,现阶段如果要进行“太空采矿”,月球就是理想之地,还有就是距离地球更近,只有3.7亿公里的“1986DA”或者“2016E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阶段探索主要还是为了研究一些科学问题。这次探测普赛克16号的目标主要有五个:

1、确定它到底是行星幸存的核心,还是直接形成的富铁星体?

2、如果它是外壳被剥离的金属内核,这种现象究竟是如何发生及何时发生的?

3、如果它曾经熔化,凝固是从内向外还是从外向内?

5. 金属核心所包含的主要合金是什么?

其实,还是通过对它的研究,确定其核心元素是否与地球内核相似,从而能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地球核心的组成机理,从而回答有关我们太阳系形成的基本问题的线索。毕竟人类探索地球内部比深空探索还要艰难得多。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普赛克16号形状像土豆,会侧身旋转,基本运动轨迹和运动情况都已经掌握。这次探测任务将花费NASA大约12亿美元,探测器搭载了四台主要科学仪器:

1、探测器上的磁力计将在普赛克 16号上寻找古代磁场的证据。如果发现有残余的磁场,则可以用来证明其是原行星体的核心;

2、轨道器的伽马射线和中子光谱仪将帮助科学家确定构成小行星的化学元素。

3、重力科学仪器则可以接受科学家们的指令,在小行星附近进行测量,从而确定普赛克 16号小行星的旋转、质量和重力场,从而进一步了解小行星内部的组成和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多光谱成像仪能够产生足够高分辨率的图像,以便科学家区分小行星的金属和硅酸盐。

这一切都是为了揭开这颗独特小行星的谜团:普赛克16号从哪里来,它是由什么构成的,它告诉我们关于太阳系形成的什么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普赛克”探测器首次在月球以外实施激光通信,以及其首次使用霍尔推进器进入深空的探索器。

所以,咱们可以理解:“普赛克”是一种基于75平方米太阳能板发电的全电推探测器。这两项技术的运用,本身就是一场科学探索的成果。

世界各国近些年来都在深空探索中关注了小行星探索计划。比如,日本“隼鸟2号” 小行星探测器于2019年撞击小行星“龙宫”,取得了5.4克样品返回地球;美国于2016年9月发射其首个小行星采样返回探测器“奥西里斯-雷克斯”,近期取回了250克“贝努”小行星表面风化层样品。都将为揭开小行星的秘密,提供有力的研究资料。

从长远来看,从小行星采矿极富价值,但是其价值并不在于将矿产资源运回地球,因为太空冶炼金属其实更具优势。人类在月球上发现了氦-3可以作为能源,那么小行星上高达85%以上的金属矿产资源没有理由不被人们利用。

中国航天已经确定了在月球建立科研基地,实现载人登月的具体计划——2030年前完成。而我们的小行星探测任务也已经实施,中国航天准备在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2016HO3取样返回,以及小行星带中的主带彗星311P环绕探测任务。同样,太阳探索等稳步推进。

随着我国探月、探火,以及空间站的建成,预计我国在小行星观测与防御系统,探测系统方面将会加大投入。

NASA对于这种不需要采样返回的小行星探测在现阶段最为合适,一是前期有积累,二是不像载人航天那样难度高。既然没有重返月球,那么就玩玩小行星探测,否则以后在太空“大炼钢铁”时期,美国人只能干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