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云:云南地区的建设功臣龙云是近代历史上一位备受尊崇的人物,被誉为云南王。他原是国军重要将领,但是一直怀抱着民族大义。虽然与我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龙云却因此建立了自己的传奇。 1935年,红军截获了几辆装满宣威火腿等物资的汽车。后来才知道,这一切都是龙云精心策划的。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他又集结了全滇的人力物力,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修筑出了滇缅公路,可谓功勋卓著。龙云出生于1884年,是云南恩安人。他来自一个有钱有势的大家族,身为家里的长子,他的到来对于大家族而言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长辈们对于他的照顾无微不至,为他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并想方设法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龙云所在的地方交通闭塞,教育比较落后,长辈们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便将他寄养到住在昭通的舅舅家中。在舅舅的悉心照料下,龙云进入当地最新式的小学学习,并接受了当地知名武术家马德胜的指导,以便达到文武兼修的目的。龙云在学习期间对武术有着先天的天赋,所以在武艺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他父亲去世后,母亲希望他回家继承家业,可是龙云有自己的想法。他深受新思想的影响,一心想要报效祖国。母亲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报名参军加入到滇军谢汝翼的队伍中,开始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龙云是一个非常勤奋刻苦的人,深受谢汝翼等人的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良好的口碑,他得到了谢汝翼的推荐,成功地进入了云南讲武堂深造。在那里,他通过不懈的努力,考出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后,他回到了滇军,认识了一个贵人邹若衡,后者推荐他成为唐继尧的副官。在唐继尧的信任下,他成为最精锐的近卫11团的领袖。然而,唐继尧的自私自利的行为让云南人民不满,龙云也对他产生了不满情绪,并最终领导民众推翻了唐继尧的统治。由于他的卓越领导才能,龙云被任命为云南省主席,成为了“云南王”。与唐继尧不同,龙云注重发展云南经济、兴修水利,促进云南农业发展,给云南地区的百姓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他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值得敬佩。在云南逐渐变得更加繁荣的同时,龙云的地位也越来越稳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开始感到不安,因为云南离南京较远,加上龙云在那里有很牢固的基础。因此,蒋介石决定像处理贵州王家烈一样,对付龙云。他派出军队进入龙云的地盘,企图占领那里。龙云很快就发现了蒋介石的意图。尽管他没有采取直接行动,但是在接到蒋介石的“剿灭”红军命令之后,龙云开始消极应对这件事。他明白,如果他全力以赴与红军战斗,最终必然会落得两败俱伤的下场。贵州的王家烈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例子。因此,为了防止与红军正面冲突,每次遇到红军,龙云都会命手下向天空开枪,以迷惑蒋介石和红军,让他们和平共处。1935年4月,薛岳派人向龙云要求提供军事地图和一些物资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云本不想帮助他,但是蒋介石一直在后面监视他,所以他只好准备了几辆车宣威火腿、普洱茶、云南白药等物资,并安排人专门送去给薛岳。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原本极为机密的任务,在汽车经过云南曲靖时遭遇了红军,导致所有物资轻而易举地成为了红军的战利品。这无疑是帮了红军一个大忙。当时,红军非常疑惑,为什么龙云会这样做?多年之后,龙云才透露了实情。原来,他在命令手下运输物资时,偷偷向红军透露了这个消息,这才保证了红军能够截获物资。蒋介石明白,在这些事情的背后,龙云一定有些猫腻,但是迫于他是“云南王”的身份,在云南这块土地上,蒋介石还是不敢对龙云怎样。在抗日战争期间,滇缅公路得以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开始。经过多年的斗争,国共两党终于放下仇恨,开始合作抗日。身为“云南王”的龙云,积极响应全民族统一抗战路线,数年之内,派出了三十多万滇军奔赴抗日前线。第60军在台儿庄打下了大功,是最好的代表。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军破坏了通往国外的公路,中国几乎无法得到其他国家的物资支援。但在这种情况下,龙云利用云南的地理优势,动员全滇人力物力修建了一条滇缅公路。全国人民的努力和无数先烈的牺牲下,抗日战争在1945年取得了胜利。然而,一年后,蒋介石发动内战,而龙云拒绝了他的拉拢。为避免报复,龙云前往香港暂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到了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儿子因想要拥兵自立被枪毙,毛泽东批准他回云南处理此事,表明了对他的信任。最终,龙云在1962年病逝,享年78岁。他的生命充满了传奇色彩,这离不开他在每个关键时刻所作出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