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杨新村村史馆里的上世纪50年代曹杨新村总平面。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

有着70多年历史的曹杨新村,建了一家“村史馆”,馆内记录了曹杨新村从1951年建村至今的发展变化,藏品大多来自社区居民捐赠,这也是上海市区唯一一家以社区发展沿革为展示的文化场馆。

只有5年历史的中以(上海)创新园,扎根上海西北角,如今集聚130余家创新企业,已成为海内外企业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正极力打造成为“上海中以创新成果孵化加速器”。

9月26日下午,在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普陀区专场采访中,澎湃新闻记者走访了曹杨新村和中以(上海)创新园。

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的过往被“村史馆”一一记录。

1951年5月,曹杨新村奠基。首批入驻的1002户居民多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人,有全国劳模杨富珍、裔式娟等等。而那时的住宅只有2层楼高,白墙壁,红屋顶、平坦的石子路、一排排绿色的梧桐树,这些都以模型的形式在馆内呈现。老式收音机、电视机、冰箱、台钟、缝纫机、热水瓶......各式各样的“老物件”有序地摆放着,记录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光荣与历史。

曹杨新村村史馆里,展示了曹杨社区城市更新的变化。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

馆内还有一张黑底白线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曹杨新村总平面图。工作人员介绍,早在曹杨新村规划时就突出了宜居的理念,确定在新村中心设立各种公共建筑,如合作社、邮局、银行和文化馆等,小学及幼儿园也都分布在新村周围,这样的规划也为如今曹杨新村“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推进以及“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打造,曹杨环浜滨水公共步道贯通,主题特色口袋公园华丽亮相,社区长者食堂逐步建立起来,“宝宝屋”最新开设,数字助餐、数字居家照护、长者数字服务地图等数字化养老项目一一落地,让“年逾古稀”的工人新村焕然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以(上海)创新园俯瞰图。普陀区 供图

集聚130余家创新企业

位于普陀区西北角的中以(上海)创新园,于2019年12月5日正式开园。

作为普陀区承接“国家战略、上海使命”,建设桃浦国际创新城的首发项目,中以(上海)创新园一期依托原英雄金笔厂约1.8万平方米老厂房,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互联网信息三大产业,已集聚了130余家创新企业,其中8家企业完成各类融资超过5亿元,落地各类知识产权500余项,总产值突破4亿元。

中以(上海)创新园工作人员介绍,该园区通过举办中以创新创业大赛、上海数字创新大会、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中以合作板块、以色列日等活动,不断提升、扩大园区影响力,助推普陀区“中华武数”科创品牌打造。

作为入驻中以(上海)创新园的重点企业,以色列Mantis Vision(螳螂慧视)将企业的中国总部设在了园区14号楼一楼,这是一家为数不多掌握核心3D 技术的全球领先3D 传感设备公司,开发出了以原创掩膜编码结构光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其研发的集光学、算法、硬件于一体的3D全息影棚曾亮相北京冬奥会,为冬奥会带来沉浸式娱乐体验。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多个国际发明专利的转移,并与阿里达摩院、百度、小米、优博讯等国内企业开展一系列合作。”螳螂慧视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