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外交语言是波斯语

当时波斯语在世界非常流行。明朝外交语言并不是汉语,更不是英语。而是波斯语和蒙古语。

成祖致沙哈鲁国王国书的波斯文译本文字十分流利,表述地道,显然出自母语为波斯语的人手笔。同时这份国书的波斯文译本严格遵循汉文诏书格式,特别是译文中出现汉文词汇8个,很值得注意。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帖木儿驸马”这个词,理应译为Temür Kürgen,即“帖木儿·曲烈干”。但波斯文本在翻译“驸马”这个词时,却径直使用汉语词汇,把汉字“驸马”音译为fūmā,也就是用了一个波斯人不懂的词。

这说明波斯文本的翻译者可能不知道波斯语kürgen(驸马、女婿)这个词,只能用汉字音译来表达。

明朝朝廷为培养与周边各族打交道的人才,设立了四夷馆。

《明实录》:

“因四夷朝贡、言语文字不通。命礼部选国子监生蒋礼等三十八人隶翰林院,学译书。人月给米一石,遇开科仍令就试,仍译所作文字。合格准出身,置馆于长安左门外处之。”

明朝官方教授波斯语的机构是回回馆。设回回馆教习波斯文的主要目的,是同西域诸国打交道。至于初设四夷馆时回回馆的教师来源应该是明朝刚建国时候朱元璋搜罗的色目人。

1图、元朝宫廷的色目大臣和汉人大臣

2图、波斯书法

早在1368年,明军攻入元朝大都,收得元廷藏书档案若干万卷,席卷运至南京。洪武十五年(1382)秋,明太祖朱元璋闲暇之时无意发现藏书中有一大批当年缴获的波斯语书籍。

朱元璋召见仕于明廷的回回人即前元色目人海答儿等,出所藏图书,要求他择其中“言天文、阴阳、历象者、次弟译之”。使这些“远出夷裔,在元世百有余年,晦而弗显”的著作能够“为中国之用,备一家之言”。

选择波斯语当国际语言,也是现实历史发展的结果。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第一个疆域横跨三大洲的帝国,尽管波斯被亚历山大大帝给征服了,王朝一度灭亡,但在3世纪时波斯帝国再次复兴。

重生的波斯政权叫萨珊王朝,萨珊王朝和西边的罗马帝国展开了四百年拉锯战。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突然崛起,在圣战的旗帜下,穆斯林军队以惊人的战斗力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并且向西占领了北非、西班牙,向东把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收入囊中。

波斯之后也被阿拉伯征服了,波斯文明被保留了,且沿用了波斯库思老治国体系,那时伊斯兰世界汇聚了古波斯、古印度和古希腊文明。波斯语也成了阿拉伯帝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尽管阿拉伯帝国最后灭亡,但波斯语已经传遍东到花拉子模,西到马格里布这一广大范围。

13世纪时候,蒙古帝国第三代大汗贵由写给罗马教皇的信正是用波斯语书写。明朝时期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官方语言都是波斯语,所以明朝外交语言用波斯语也就不奇怪了。

明朝另个外交语言是蒙古语,和波斯语同理,皆因为之前蒙古帝国在欧亚大陆影响力过大,再加上蒙古文化仍在明朝盛行,甚至明朝第十代皇帝明武宗朱厚照都精通蒙古语,还给自己取了个蒙古名“忽必烈”。

明人蒋一葵《尧山堂外纪》:(明武宗)学鞑靼言,则自名曰忽必列(烈)”

波斯文化在中亚的影响力远超中国,这是无可争议的。

4-5图:蒙古伊尔汗国可汗阿鲁浑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国书就用蒙古文书写

6图:故宫博物院所藏一枚正德白釉矾红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盘,其款识为波斯文“大明国可汗即苏莱曼沙阿

#世界史漫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