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康自闭症康复连锁品牌,致力于为2-12岁全面发育迟缓、感统失调、 语言障碍、专注力不集中、孤独症倾向等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提供康复服务。

有不少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已经在训练了,不是在机构练就是在家练,但是干预了一段时间后,总觉得没有效果,心里着急,钱也花了就是不见进步。

为什么同样是做干预,别的孩子进步很明显,而你的孩子却没有效果呢?很大问题归结于——无效干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会出现“无效干预”呢?大部分由于以下几种原因,星康来给大家仔细说一下:

1、干预方法不专业

花钱送孩子去医院、机构干预价格不菲,成本太高又看不到效果,那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们所用的方法不行,不够专业?

判断一个方法专不专业主要看两点:有效性和系统性。

有效性,简单来说就是这个训练方法适不适合孩子的能力程度,他在目前的能力水平上经过训练是否能得到提升,也就是我们说的“见效”。

而“系统性”也就是指训练需要由浅入深逐步进行,不仅是机构训练或者医院康复,家长在家庭干预中也经常出现训练不系统的问题。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好学,在网络上多少都会学习一些方法,但这里学一点,那里学一点,全用在孩子身上。

这样乍一看没什么问题,但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方法也是东拼西凑。

2、时间安排不恰当

想让干预训练见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要能保证孩子的训练时长和训练密度。

关于自闭症行为干预的实验研究都表明:有效的行为干预需要至少达到每周40小时,每天6小时的高密度、高强度的训练。

想象一下家长每天带着孩子在机构上课最多两三个小时,那他这一天中剩下的时间是不是都白白浪费了?

训练不充分、时间安排不恰当不饱和的孩子还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比如自我刺激般地抖手、自言自语、突然兴奋等等。

这些行为会发生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孩子“闲着”了,而我们又没有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空闲时间给他做训练。

如果在机构以外的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那干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也会常出现孩子在机构表现很好,在家该有的问题还是重复出现的情况。

3、干预方案不调整

自闭症之所以叫做“谱系障碍”,之所以很复杂,就是因为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自闭症症状,每个自闭症孩子的能力水平、技能程度和出现的问题都各不相同。

所以训练方案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每个孩子都要有“个别化训练方案”。而方案中涉及到的训练项目是适合孩子能力的,因为只有孩子能顺利进行项目,老师才能对项目进行逐步升级,来渐渐提升孩子的能力,才能做到短板能力重点突破。

我是星康康复师,数十年一线康复经验,专业针对0-10岁特殊儿童康复,如若家长需要交流咨询,接受私聊免费咨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