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晨起,对镜理红妆,精精神神出门。

开车在进山路上,山一座接着一座。这种开山路,一面是山壁,一面是一排排的白杨。这条路自我出生时就有,看似没有变化,却又充满变化。

远处一辆大客车迎面驶来,早在三四十年前,我也曾坐着这样的客车往来于这条路。那时白杨树还没有这么粗壮挺拔。路上行人车马稀,只村庄处才见烟火气。不像此刻,各地牌照、各种颜色的大车小车,顺行5米一辆,对面一个接着一个。弯道超车很难。

我不疾不徐。这条路使我安静,甚至享受。熟悉的风景不仅不使人疲倦,反倒使我贪看,像是带着父母的眼光。

父母相继去世这两年,我自己开这条路,总像车上载着父母,每次都走出悲喜交集的情绪。

如同见到的每一棵树,回忆挂在枝头,像叶子那样闪闪发亮。

这个村子,我跟父母看过石头,还在人家喝水,那女主人管父母“叫叔婶”,临走给采了野菜,摘了黄瓜,其实根本不相识。

在这个干果集散地,买过桃子、苹果和梨,因为同属一个乡镇,很多人知道父母,也有共识人可聊。说是买水果,其实就想听听乡音。

这条连接亲人的路,父母百走不厌。所以作为延续,我必须一直走下去。

这条路于我是特殊的存在,老家、姑家、舅家、父母现在的家都在这条路上,我的根在这一方土地。

羡慕韩剧里,有一点小事件,就随时带点祭品到墓地跟亲人念叨念叨。采一把野花,以舒服的姿势,静静厮守。

但我国的乡俗,习惯把思念分成一个个节点。以致这两年的阴历六月、七月,于我心里有着不一样的分量。

今年六月,接二连三添丁进口,都赶在母亲祭日之前。我数着日子,就多了汇报的内容。

父母最喜亲人间的喜事,惦记每一位亲人。他们地下有知,一定欢喜一如从前。

因“七月半祭祖节”,一进七月,我就思念如柱,与六月相连,如同溪水涓涓流淌,有时宽有时窄,或直或曲,或急或缓,总之一路向北。

我站在家里,时常不由自主地看北方天空。今天多了几片云;今天那边不够晴朗;今天远山上的树木丰茂了;今天山色越来越浓。。。

我细数天边的变化,就像能知道父母在那边好不好。

偶尔狂风肆虐、风雨交加,我就忆着那边的环境,安慰自己是山地,不会漏雨。还有,父母人品那么好,也不会被欺侮。

于是到了祭日,我从那条上山的路开始观察周边,靠山,既藏风聚气又前方开阔。站在这一片平地上,风四面八方,温柔而轻缓。目之所及很远,令人心旷神怡。这环境是父母喜欢的,我既然没有不适之感,想必父母一定安息。

一路行驶,一路与父母说着话。

道路闪闪发光,没有笛声没有嘈杂。车辆相向而行,却也遵规守纪,像排队上体育课的学生,秩序井然。

我要去做父母喜欢的事。割舍不断的亲情,我会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丨张弘

图片丨张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棱光丨九月,想起了我的两个“第一次”

棱光丨一个馅饼子,让我想起了逝去的所有亲人

棱光丨被迫人淡如菊

棱光丨命运既定,万物皆是

棱光丨佳节更思亲

棱光丨日志丨冬至话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