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寺在佛教圣地五台山,处于台怀镇北面一公里的楼观谷口,与碧山寺、普乐士、集福寺、光明寺联为一体,成为北线山门进入后的第一道人文景观,也是一处宗教活动场所。
法喜寺的位置十分僻静,每天暮鼓晨钟,非常宁静幽雅。自一九九九年妙法师父入住后,就注重了对这座寺院文物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
多种资料记载,唐代五台山天台宗传入后,首先设坛开讲《法华》要义的寺院就有佛光寺、法华寺、法喜寺,著名爱国高僧志远法师在五台山弘教40余年,讲述天台圆顿之旨,修习法华三昧,并著有《法华》疏10卷,《玄门》10卷,《止观释义》10卷,他志行高远,声名远播。宋元时期的五台山,先后有追随志远和尚的高僧。涌现出了光屿法师,慧悟法师等研习天台的先行者,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妙法师父住锡法喜寺后,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接受了传承法华要义的任务,并以法华宗第四十六待传人的身份,接法修习,认真完成弘扬天台文化的大事。
特别是寻找到台怀镇内唯一的天台文化传承地后,在遍访名山,依止各派长老的同时,大量收集历史资料,历尽千辛万苦,依照法喜寺原貌,进行了精心修复,她二十余年一贯地秉承先师遗志,坚持爱国爱教,恪守自己信仰,始终把弘扬天台文化作为人生的目标,年届古稀之时开始修庙,到目前已经初步修复如初。
作为文化传承久远的五台山,佛教文化的传承必然伴随着由此产生的佛教文物,全山各寺建筑面貌风格各异,彩绘壁画异彩纷呈,碑石牌匾累代均存。法喜寺虽然不大,但也同样是文化传承历史悠久的一个小寺庙。在修复时,妙法师父将挖掘的三通残碑保存下来。其中一块是蒙文碑。这些碑石记载了法喜寺的前世今生,这种文物保存后,成为大家研究历史展望未来的珍贵资料。
修复后的法喜寺庄严殊胜。新修的大雄宝殿已经彩绘完毕,客堂僧舍一应俱全,红墙碧瓦,又现当年壮观景象。
见到妙法师父后,询问老法师关于文物与文化传承的打算,她开口便道,佛教中国化是一个永久的方向,保护文物修复寺院,就是为了弘扬佛教文化。我们国家有这么多寺庙道观,里面珍藏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作为出家人,我们有责任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保护好文物,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