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领略了华山太清妙境,一路向东边出了潼关。《水经注》记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关位于渭南市潼关县北,是关中通往中原的东大门,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东魏、西魏、北周、隋唐时期,潼关是长安的咽喉,东都的要塞。潼关始设于东汉,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 洛阳 驿道的要冲,是进出 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在唐朝末年,一位来自润州(镇江)的书生,与潼关相遇了。他此行是背着行囊前往长安科举,来自没落的贵族世家的书生,祖辈曾是唐朝开国功臣谯国公许绍,六世祖许圉师也在初唐时期担任过宰相。如今唐朝的繁盛早已不再,安史之乱都已过去了数十年。大唐如今已风雨飘摇,从皇室到宦官再到“牛李”两党,再到各地的各节度使都在黑夜里搅动着历史的漩涡。不久之后,在皇宫之中也将爆发一次历史罕见的“甘露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书生名叫作许浑,他祖籍本是湖北安陆,后因为家道中落,来到的润州。这一次他千里迢迢从江南山水之地西去长安,路途遥远却也满目河山,这一日终于看到了长安之气,他来到了潼关。

秋日里的西秦之地,草木已摇落枯黄,绵绵细雨里红黄相间的树色随着山川起伏跌宕。穿过了中条岭,眼下就是潼关了,长安也只有咫尺之遥。在衰退的唐王朝,长安仍是书生们的向往之地,也是仕途梦想的启程之地。许浑不顾旅途劳累径直登上潼关的驿楼,一览着雄壮之景。远远望去,残云在细雨中拂过西岳,在高空中奔赴一场山云风雨的际会。再俯瞰而下,黄河奔涌入海,呼啸而过,汹涌的波涛争相跨越千里,只为了大海的辽阔。而目光向西,树色随山峦起伏,依稀连接着长安城。此刻的许浑内心竟毫无波澜,明日就要到达长安了,可夜里还在做着渔樵夫的隐居梦,他早已看穿了眼前的一切。

许浑终究不是为了仕途名利而来,而进士及第后的他面对唐朝的衰退之势,心中早已没有了热血,党争、宫变,这一切都预示着历史更迭的到来。所以后来许浑不断在出仕与入仕之间找寻着人生的平衡,也用诗词为他在历史中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记。

秋色暮雨,行人匆匆,潼关守护下的长安已入夜而去,归于短暂的沉寂。城门楼上的官兵望着眼前的雾霭早已麻木呆滞,数十年后随着身后的一把大火,这座历经战乱的雄关也将荒草凄凄,变换使命。黄河依旧在山峦里日夜咆哮,云雨也不断与华山交织出神仙的故事,潼关城楼下的青石却在角落里埋藏着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等着你我去探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素心

投稿 | wangyw1027@163.com

入群学习 | 微信(15116151869)

图片 | 来自花瓣网如侵权立即删除

文字内容 | 文章内容为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