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康、星康,自闭症之窗;走进星康,走出自闭。——本文由星康自闭症康复连锁品牌编辑整理。

关于孩子走路踮脚的问题,应该不少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走路踮脚到底有没有问题,是哪些原因导致孩子出现这类表现,家长又该如何改善?

01、孩子走路踮脚需要干预吗?

孩子在起初学习走路的时候,由于重心不稳,身体协调能力不足,所以出现踮起脚尖走路的情况是正常现象。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踮脚走路的情况并不会持续很久,基本上2~3个月这一现象就会消失,且不超过两岁。

如果在2~3岁以上,孩子还存在踮脚走路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常情况下,孩子走路踮脚和以下三方面有关:

① 髋部抗重力肌肉群发育不足

髋部抗重力肌肉群,主要影响着儿童腿部的粗大运动。

只有腿部的粗大动作发展好了,才能让大脑对下半身的本体觉有一个很好的认知,也就是大脑能够准确地感知到腿部的存在。

儿童习惯走路踮脚尖,就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对腿部的感知能力不够,需要通过肌肉的收缩、拉伸来强迫大脑感知腿部的运动。

换言之,踮脚尖走路的孩子,可能髋部的抗重力肌肉群没有发展好!

② 触觉防御过当

触觉刺激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也是最容易接触的,从皮肤到关节、到肌肉、到毛发,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触觉信息源源不断的输入大脑。

这些信息要在脑干的低级功能加以过滤和处理,一些不重要的、不安全的信息就会被脑干抑制、压制下来。

但是触觉防御过当的儿童,这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他们没有办法把输入来的多余、无用、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这样就导致大脑容易被很多外界因素干扰。

简单来说,喜欢踮脚走路的孩子脚部触觉比较敏感,他们不喜欢大面积接触地面,所以选择用脚尖走路。

如何改善这个问题

借助大量的肌耐力运动,能够明显提升大肌肉群的肌肉张力和耐力。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和运动习惯、游戏等来帮助孩子的身体获得大量的本体动作和知觉经验,比如拔河,仰卧起坐,俯卧撑,侧身翻滚,腹部朝上四肢爬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