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法是中华文明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然而“书圣”的美誉却让后人忽视了他的政治才华。宋朝洪迈在《容斋随笔》知之《思笔》卷十《王逸少厌艺》一文中感叹:“王逸少在东晋时,如温太真、蔡默、谢安石等人。为争事,不为人服务,故功名无有可言,但其学识见识,论弘卓,乃世所罕见……他的学问如此深奥至极,恨不得不用,以书名遮之,后人以书称之。”734王羲之是东晋琅琊王家族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他正处于琅琊王家族盛衰的转折点。他一生经历过两次仕途,两次退休,他对正式退休的选择与贵族阶层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揭示王羲之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性格具有重要意义。1、余、王之争、王羲之曾任江州刺史。东晋时期,皇权衰弱,琅琊王氏、颍川于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先后执掌政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亚仁为司马睿建立东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敦主管长江中上游诸军。王导作为开国宰相主持政务。鼎盛时期。金明帝泰宁二年(324年),王敦叛乱失败后,琅琊王氏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政治实力大大削弱。外戚于亮乘势而来。咸和九年(334年)六月,庾亮督江、靖、豫、邑、梁、雍六州军事,率江、靖、雍三州刺史。河南。将军,迁至武昌,与盘踞建康的王导展开政治纷争。他们政治斗争的焦点就是江州之争。东晋时期,江州包括今江西、福建,地域辽阔,粮食丰富。田玉清的《东晋宗族政治》认为:“如果江州与荆州联合,上游就会更加独立,对下游的优势也会增加,建康就会感到威胁。如果江州被建康朝廷控制,荆州将更加独立,方镇很难独立,可能会受制于建康,因此,当庾亮从豫州迁都荆州时,他与王导争夺江州控制权的斗争成为政治焦点。情况。”[2]]96江州成为于亮与王导争夺的焦点,这就是王羲之出任江州刺史的政治背景,面对于亮的政治上进,王导极力拉拢奚坚,守卫京口的难民指挥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晋书》卷七十三《庾亮传》记载,庾亮曾写信给郗鉴说:“不扫除大奸臣,何见迟来之人?”地下皇帝!”他密谋起兵伐纣王,郗鉴不同意。因为郗鉴的打交道,庾亮和王导互相牵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咸康五年(339年),七月王导死,八月郗鉴死,次年正月庾亮死。于和王江舟之间的争执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咸康六年(340年)正月,王允之接替于亮出任江州刺史,这给颍川于氏造成了极大的不安。据《晋书》卷七《成帝记》记载,于毅曾试图用毒酒谋杀王允之,失败后,被金成帝斥责,畏罪自杀;控制江州,据《晋书》卷七十六《王允之列传》记载,“江州刺史王允之,为镇守将军”,王允之当即郁郁而死。

这场政治斗争导致于毅、王允之先后死亡。政治局势非常危险。那么王羲之什么时候担任江州刺史呢?关于王羲之担任江州刺史的时间,清代陆夷通在其《王羲之年谱》[3]88中将其定为咸康六年(340年),罗三桂的《王羲之传评》则认为是从咸康六年(340年)至建元元年(343年)[4]81期间,罗时绪研究王羲之生卒年月及任江州刺史年表[5],定年月从元年开始。永和三年(345)至永和三年(347)。论据如下:第一,我们可以一一比较这一时期江州刺史的任命,以确定王羲之可能担任江州刺史的时间段。其间,庾良、王允之、褚破、于秉、谢尚、于毅先后担任江州刺史。《晋书》卷七《康帝记》:“(咸康)六年春正月庚子,……庾亮死。”据此,庾亮的任期应为公元334年至公元340年一月。《晋书》卷七十六《王允之列传》:“贤康中,……求迁江州刺史南中郎。”巡抚王允之为“护卫将军”,所以王允之的任期从342年八月开始到结束。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成帝咸康八年》篇:“十二月,壬子,……(楚)父自此,……除建威将军、江州刺史。《晋书》卷7《康帝记》:“(建元元年)冬十月辛巳,……楚霖为魏将军,领中书令。”楚霖的任期为342年12月至343年十月。王允之与楚破在任之间有四个月的间隔。《康帝记》:“(建元元年)十月辛巳冬,车将军于兵,督六州军事。靖江司雍宜良,兼江州刺史。《晋书》卷八《牧帝记》:“建元二年……庚辰十一月,车将于兵卒。”于兵在位时间为343年10月至344年11月。于兵之后,谢尚为江州刺史,但谢尚没有被任命,于是由余毅接任豫州刺史。《晋书》卷七十九谢尚传:“惠于丙玄还本名,督豫州四县,领江州刺史。俄而后转……豫州刺史。”《通鉴》卷九十七《康帝建元二年十一月》文章:“邑归夏口镇,命邑复江州刺史,领豫州刺史,邑辞豫州刺史。“

《晋书》卷八目地记:“永和元年……秋七月,庚午,……江州刺史,征西将军,侯彝卒。尽职。”于毅的任期为344年十一月至345年七月。楚霖、于冰、于毅的任期是连续的,时间上没有任何差距。从上述安排可以看出,王羲之担任江州刺史的时间有三种可能:要么是于亮与王允之之间,要么是王允之与楚颇之间,或者是于毅之后的永和年间。死亡。其次,王羲之担任江州刺史期间曾写过几封信。这是确定王羲之担任江州刺史时间的重要依据,这一点被前任所忽视。用陈汐的话说,傅威陛下乃是天之圣人,两全其美。按期进行,踏上天佐,处处领先之地,没有什么不同值得庆贺的。臣有病,不见踪影,不守规矩,望着陈吉,屏住营中一角。陈曦的话。[6]24这是王羲之对新登基皇帝的贺词。王羲之称自己为“屏幕一角”,表明这是他在担任地方法官时写下的。王羲之在任临川太守时(大约咸康元年)和会稽内史(永和六年至永和十年)都没有新皇帝,所以这只能写到曾任江州刺史。此时,王羲之还给新皇帝写了两封信:“陈曦之言。天道冷峻,不判圣体御食又如何?谨请关注。”动静。陈曦的话。”[6]24《陈曦之言。霜寒,愿圣体与时相伴,满怀爱意。愿关注动静。陈曦之言。》

24“霜冻”“严寒”表明王羲之在任期间经历过秋冬。从咸康六年(340年)庾亮去世到永和四年(347年)王羲之以陆军大将军的身份重返政坛,这期间有两位皇帝即位:晋康帝(342年6月至344年9月)和金木弟(344年9月至361年5月)。从上述对这一时期江州刺史任命的分析来看,从343年10月到345年7月,江州刺史的任命为于秉、谢尚、于毅,并无时间空缺。这期间想要担任江州刺史是不可能的。所以。王羲之在王允之和楚霖之间担任江州刺史。任期为咸康八年(342年)八月至十二月,仅四个月。王羲之的贺表是写给晋康皇帝(342年6月—344年9月)的。

王羲之任职正值秋冬,恰逢信中的“霜冻”、“严寒”。其他时间王羲之不可能担任江州刺史。理由如下:一是王羲之不可能在于亮和王允之之间担任江州刺史。因为如果王羲之在这个时期上任,那么他将在342年春天被王允之取代,王羲之就没有机会以地方官员的身份祝贺新皇帝。学界之所以认为王羲之继任于亮出任江州刺史,是根据《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中的记载:“(于)亮至奚,尚书曰羲之”。清贵并受检讨。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事实上,于亮称赞王羲之后,王羲之可能不会立即继任江州刺史。田玉清的《东晋氏族政论》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推论王允之继庾亮之后任江州刺史[2]100-101。

其次,王羲之不可能继余毅之后从永和元年到永和三年担任江州刺史。次年七月去世。如果王羲之继于毅之后成为江州刺史,那么他必须在十个月后给新皇帝写贺表。从《异庆》来看,应该是新皇帝即位后不久写的。其次,王羲之辞去江州刺史后,曾多次拒绝朝廷征召。据《晋书传》记载:“朝廷大臣皆爱其才,屡召充吏部侍郎,而不受纳。”由此可见,王羲之在永和四年出任陆军上将之前,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退隐隐居,所以他不可能在元年到三年间出任江州刺史。永和的。第三,王羲之在永和四年任陆军上将。《资治通鉴》卷九十八记载“原江州刺史王羲之,名号由来”。若王羲之担任江州刺史至永和三年,应称“江州刺史”,不宜用“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