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能称为“神品”的书法并不多,它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如笔法丰富、内容脱俗、气韵生动等,他考验的是书法家深厚的功底、娴熟的用笔、对古法精准的运用和足够的修养,这几点缺一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功底不足,字迹必然败笔多;如果用笔不娴熟,行文、章法就有迟滞;如果不深谙古法,就会像“江湖体”那样妄生变化;而人文修养不足,作品会格调单薄、气韵俗媚。就像“印刷体”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界的诸多名家,能同时具备以上几点,又把文人才子书卷气发挥到新高度的,当属“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了。学界认为,王羲之的中和之气、颜真卿的刚直之气、苏轼的乐天之气、赵孟頫的华贵之气、文徵明的雅逸之气,是书法史上难以超越的“五大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徵明,名壁,号衡山居士,世称“文待诏”,明成化六年(1470年)生于长洲(今苏州)。文家是当地世家大族,历代都有书画大家产生。文徵明自幼学习书画,在李应祯、沈周指点下入门。他初学赵孟頫、智永,继而转益多师,取法于黄庭坚、苏轼、米芾、欧阳询、“二王”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徵明是继赵孟頫之后有一位“五体皆能”“诸艺皆通”的大师,在当时人看来,他的书法水平丝毫不逊于赵:“论者的公博学,诗、词、文章、书、画,虽与赵同,而出处纯正,若或过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徵明传世作品较多,其中写于晚年的达到了“人书俱老”境界,用笔最精、韵味也更为清新脱俗,《草书千字文》是典范之作。根据落款可知此作完成于嘉靖乙巳(1545年)八月十日,此时文徵明已经76岁了。这件作品递藏有序,清代时入内府收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流出宫,现藏于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草书是一种创新和欣赏都有门槛的书体,我们学习它既要“取法乎上”,又要“循序渐进”,而文徵明此作堪称上佳选择。首先,文徵明草书取法于怀素、王羲之两大名家,得晋唐用笔风采;其次,此作以行草写就,难度适中,适合初学者;其三,《千字文》字数多且不重复字有999个,囊括我们日常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草书千字文》法度严谨细腻,笔笔有来源。起笔露锋,笔尖轻盈灵动、牵丝引带,衄挫、绞转、衔接一气呵成。笔画遒劲婀娜、牵丝引带,字与字之间顾盼生姿。结字内擫、外拓处理都有,纵逸潇洒,平和端庄中有几分欹侧,使得全卷静中有动,如彩绸飞舞,可谓“字字精妙入化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草书千字文》笔法老辣,笔画、结字精雕细琢,字里行间流露书卷气、文人气,被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赞为“古今第一才子书”,是我们学习草书笔法的上佳字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文徵明《草书千字文》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2色微喷复制,笔画细微之处与真迹毫无差别,清晰度超出市面其他版本。我们在原文下方添加释文一一对应,并独家推出一款纯手工经折装,非常便于您翻阅、临摹。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