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孔子临终前给弟子留下了遗言,弟子将遗言整理成一篇文章,名叫《子寿终录》。顾名思义,“子”指孔子,“寿终”指死亡、记录、记载。《子寿终录》是记载孔子遗言的文章。

这篇文章总共只有1003字,但却像是在中国文化中投下了一颗炸弹。如果证实真是孔子的遗言,那将彻底颠覆中华文化的根基。那么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和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将彻底消失,并被丢弃到历史的垃圾堆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这篇文章太长,这里就不贴全文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然而奇怪的是,这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文章,在文化圈却从未得到人士的积极回应,甚至某某主体也不愿意收录,因为它几乎是一个民间传说般的存在。

没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收录在哪些经典中,只是有一天突然出现在网络上,然后被网友疯狂转发,红遍全网。不过,也不难猜测为什么文化界对于《子寿终录》的出现并没有做出积极的反应,大多夹杂着不屑。

没有所谓的心虚,因为《子寿终录》这篇文章比较粗糙,漏洞百出。它的立场就像孔子的临终忏悔。在这篇文章中,孔子几乎完全否定了自己的理论,并写出这篇文章的作者有很好的古文功底。不明真相的人乍一看可能以为这是孔子的自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篇文章其实手段很差,主观动机非常明显(推翻孔子之说),稍加推敲就漏洞百出。例如,孔子在文章开头说:

问:我议论烈侯数年,未曾见礼而回乐清。我的身体是素食的,我的衣服是亚麻的,我的车是破旧的。实现了上天赐予的愿望而徒劳地抛弃它,是不明智的。

意思是孔子觉得他一生都在游说诸侯遵守礼乐制度,服从周天子,但他从未实现这个梦想。我一生吃穿都很简单。上帝给了我很多东西让我享受,但我却不喜欢。这太不明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不禁想起塞万提斯写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心中有一个骑士梦。这时他才意识到,骑士根本不存在。临终前,他留下了遗憾的言论,并要求其他人放弃这个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重怀疑该作者可能读过《堂吉诃德》。这句话的漏洞首先体现在“我是素食主义者”。这里的素食并不一定意味着孔子不吃肉,很可能是指孔子吃的东西。很简单。但孔子不是这样的人。比如他有句名言:“修身之外,我非无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古代通俗解释的“叔修”指的是腊肉和肉干,意思是只要用肉干交学费,孔子就没有不教的学生。我们都知道孔子是“私学”的创始人,但朝廷不给他俸禄,他又要谋生,所以只好收取学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朱熹在《朱子语类》评论:

古人从来不空手相见。蜀秀不是直(值)钱底,羊肉鹅是比较直的钱底。真宗时,宴席说至今,曰:“圣人教人亦需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孔子时代,肉是非常珍贵的食物。普通人一年能吃几次?即使在上个世纪,肉也是只有过年时才能吃的奢侈品,更何况是在孔子时代。可见孔子的人生其实还不错,《子寿终录》中所谓的“我是素食者”就犯了一个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因为他要为孔子请弟子经商、成为诸侯铺路。作者接着写道:“你所学的,是巩固王位、束缚百姓的话,或者是为君王绣袍的话。”这里的“儒”指的是孔子的弟子,意思是你们所学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奴役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来孔子真是厉害啊。他其实知道,几百年后儒学将在董仲舒的推动下成为国学和帝王工具。孔子也知道后人会为自己塑像、建庙宇。

我预言,如果将来有一个能够成为大兵的国王,他会按照我的法律来统治人民,并在寺庙中塑造我的身体作为国家的灵魂。然而,我的话非但没有尊重我的身体,反而是假的仲尼的名字和真实的职位。

总之,作者先描绘了一个垂死的孔子形象,然后写道:

唉,鲁国是我仕途的心痛。你不想回去当老师。如果你不成功成为国王,你将成为第二个,你将再次成为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思是鲁国是我仕途悲凉的地方。不要走我的老路。过去你不能成为国王,但你必须成为王子。第二点是你是一个商人。总之,找点事做,解决温饱问题。强盗比较好。

自此,作者的真实目的就暴露了。他的动机就是要推翻孔子的学说。其实理顺作者的逻辑并不难。是孔子一生游历天下,号召诸侯恪守礼制的一次失败,孔子后悔莫及,觉得自己的一生都白费了,于是劝弟子不要走他的老路。

将理想主义的孔子重塑为现实的功利主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接:

一般来说,如果你做得好,你就是王,你就是神;善学,则为官,则为奴;善学,则为官,则为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意思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当太子,读书后做官。你只不过是一个奴隶。如果你善于计算,你就会成为一名商人。那些相信书本的人都是傻瓜。这充满了功利主义,孔子只想让弟子们烧掉自己的话。总之,读完这篇《子寿终录》,你不难察觉整篇文章的功利倾向。

此外,本文的很多措辞也漏洞百出。例如,孔子教导完弟子后,说“吾将下阴间”。它是道教和佛教的产物。道教最早形成于汉代中期,东汉末年逐渐形成。

比如我们研究三国时所熟悉的“太平刀”和“黄老刀”,就是道教的早期雏形,是魏晋隋唐的事情成熟时的朝代。别说佛教,汉代才传入中国,而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其实就创造了冥府一词。看来佛教和道教都必须承认他为祖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可能会说,商朝不是有一个姜子牙是神吗?抱歉,《封神演义》是明朝才出现的小说。总之,仅凭这一点,就可以彻底推翻这篇文章的真实性。网上很多网友对这篇文章的真实性很疑惑,认为这篇文章确实很正经,也许真的是孔子的遗言。

这可能是广大网友被这篇文章比较优秀的古文功力所迷惑,而且文笔玄妙玄妙,仿佛就是如此。但事实上,只要这个论点被“挑出来”,它的立场和缺陷就会暴露无遗。这充分暴露出,网络时代,谣言跑得更快,在真相还未睁开眼之前,谣言就已经传遍全球。

所以,在网络时代,同学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任何信息在看到之前都要思考和怀疑,尤其是这类伪造古人言论、讹传古人思想的文章更要谨慎。而且,最重要的是多读书,为什么还要多读书,你读过孔子的《论语》,《中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篇文章的缺陷和漏洞你就一目了然了。如果你还没有读过,那么你很可能会被这篇文章欺骗。因为“信仰必须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只有了解真相后才能相信事实,否则别人随口一说你就会相信,真正伤害的只会是你自己和会开玩笑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总是说读书的时候要读好书。所谓好书,就是作者自己写的书。只有了解、阅读这些人的原创作品,面对网络时代风起云涌的谣言,你才有辨别和思考的能力。否则,您收到的信息将只是虚假且无用的垃圾邮件。

亲爱的,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点赞加收藏,以便您查看您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