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头刚上了教培机构,这件事情沸沸扬扬。从事情的热度来说,已近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这个时代,大部分火的话题背后都带有观点的冲突,这个话题更是如此。

支持的非常支持,反对的非常反对。当然在铁头的视频下,我们可以看到反对的主要声音来自于家长。

就事论事,教培机构有没有错,当然有。

就目前来说,无论双减政策的执行是怎样的力度,至少指导性文件还在发挥效力,而主要约束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补习即学科性补习,仍然在查处的范围内。

由此可见,杭州新东方在视频里声称的,初中阶段补习线上一半线下一半,如果查实是学科性补习,那确实违规了。这个没的说。

但是在K9-K12阶段,也就是高中阶段的补习,虽然相关规定提出了参照,但是参照到哪种力度,这个是没有明确的。

因此,各地自己掌握尺度。

对于老百姓来说,几千块、一万块的教培也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这个仍然处于空白。

即我个人认为,执法过于严苛,则百姓不愿意。如果执法过于松弛,则又有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因此,这个尺度,本来就应该由各地教育部门自己掌握。

更何况各地的情况不同。

如果一个地方执行的严格,而另一个地方执行的宽松,但最后都是同一场高考,就会产生不公平。因此,大家要的更多的是大家都一样,而不是有所差别。这也就进一步构成了这个事件中很多批评的声音。

尤其是铁头一股脑地就杭州一个地方进行,对于杭州的家长来说,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接受补习,而同在浙江的像宁波、丽水、温州等地的孩子们则可以接收补习,那显然在应试方面是不公平的。

进一步的说,由于铁头的行为带来了流量,因此也很难免会出现大量网红效仿铁头的行为,去找对应的教培机构,从而寄希望于获得更多流量。这样一来,市场监管不仅没有起到目的,而且会造成情况的无序化。因此,这种情况不值得鼓励。

对于教育部门来说,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也应当是时候对于这个规定进行阶段性总结,进一步出台对应的指导意见了。与其靠网红无序的监督,不如靠自身有序的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