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揭隐蔽医药腐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医疗反腐39天26名医院领导落马业内人士指出,从短期看,必须为医院院长列出权力清单

在新一轮医药反腐风暴面前,医院院长、各科室主任等医院系统的“关键少数”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医疗领域中越来越多隐蔽的行贿受贿方式开始浮出水面。

一个人说了算?

从过往公布的多起案例来看,公立权力集中、专业性强,导致医疗机构腐败多涉及医院、科室一把手,易形成专家型权力滥用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业内人士揭秘医药腐败内幕:有种返点模式叫“54321”

“行业基本都是54321的返点模式”,行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款产品进院,5是职务较高的负责人分,依次递减。也就是说,比如产品利润为200万元,职务较高的负责人能拿到10万元。

“定制式”招投标

在医药用品、医疗仪器等招投标上,巧设“技术参数”“药效参数”等特定条件,打着“科技”“药效”幌子,加码“定制”招投标筛选规则,变相达到与“指定”医药公司长期合作、双向受益的目的。

“规避式”委托采购

通过私下“合计”、幕后操控,把采购“公权”变成第三方采购代理公司的私有经营行为,既能在管理上规避违规违纪风险,又能利用委托代理费、物品差价、资金周转率等做文章。

“供股式”入股分红

医药企业通过隐形“供”股、研讨培训变相补贴、礼品药品无偿或低价兑现等方式,促使双方协商达成医药推销“高价协议”,形成医药回扣利益链。

医疗领域专业性较强,再加上受贿行贿双方均有较强防范意识,犯罪行为隐蔽性强,常规方式很难进行有效监管。

医药反腐难在哪?专家:最大的难点和挑战是其隐蔽性和利益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