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之前,倭寇是不是日本人问题是没有争议的。国内有关倭寇题材的书籍或则影视剧都将倭寇称作日本海盗,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的性质属于外国入侵内地。

比如2007年郑伊健主演的电视剧《霍元甲》中,霍元甲对日本武士说:你们日本浪人从明朝时期就屡犯我东南沿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戚继光抗倭

直到后面一些媒体说倭寇群体里十个里九个是华人,一个才是真日本人,再到后来变成“倭寇给中国人打工,倭寇里全是中国人”等这样论调。似乎明朝倭寇问题就成为了中国内部矛盾。到今天为止,不少人对“倭寇是中国人”这点是深信不疑。

那么坚信明朝嘉靖倭乱属于“中国海盗作乱”的人一般持以下几种观点,接下来笔者来一一驳斥。

这些人找的最多理由就是“大抵真倭十之三,从者十之七。”,因为倭寇群体里大部分是华人,所以倭寇就跟日本人没关系了,就属于明朝内乱。

倭寇里有华人这个确实存在,而倭寇里日本人和华人比例占多少问题也先不谈。

但是在万历年间,企图借道朝鲜入侵明朝的丰臣秀吉所派遣的正规军里都有不少华人,甚至还有华人担任军官,尽管日军中有少数爱国华人,如苏八、郭国安给明军提供日军情报,但日军中大部分华人都严格履行上级的军令。这种现象明朝和朝鲜史料均有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四月二十日,抗倭朝鲜战争刚结束时,明朝刑部在北京西市的刑场上处决了战场上抓到的日军战俘。当时的苏州文人张大复目击了这场处决,并在其记实文《观东征献俘》中作了如下记载:在这61名日军战俘中竟然夹杂着一名逃亡日本的明人,他来自浙江绍兴·,因犯下杀兄大罪而逃到日本,后来参加了丰臣秀吉的侵朝日军,结果在朝鲜战场上沦为明军俘虏,最终戏剧性地被处死在了北京的刑场之上。这名被当作日军俘虏而以死刑论处的明人,仅仅是当时大量华人参与日本正规军的缩影。

《闻雁斋笔谈》卷五《观东征献俘》:时有一跛卒及一人坐沙上。……其一人曰:“虏缚象所时,有与其故人言者,余就其人问故,曰:‘此绍兴某也,杀其兄而投虏,冀免诛,今竟悬首西市,岂非天道哉!’”

万历十九年(1591)四月,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前夕,福建海商陈申所提供的情报,当时参加日军的明人至少达二千人之多。(出自《全浙兵制》)

朝鲜王朝官方史料《朝鲜实录》也记载当时入侵朝鲜的日军中华人士兵都是来自当年嘉靖倭乱时被倭寇掳回日本的浙江、福建沿海的居民。

《朝鲜实录》:且浙江、福建近處,被擄人留在倭營者,其數甚多,若聞此言,則必阻其出來之心。

《朝鲜实录》还记载了1593年正月,明军在攻打平壤前,抓到了在日军将领小西行长那里当差的明人张大膳。收复平壤城后,明军抓获的日军战俘中有个南京人,这个南京人为了活命向提督李如松求饶,然后李如松把他给杀了。

《朝鲜实录》:生擒三倭,一則張大膳,一則小將。
《朝鲜实录》:倭中,有南京人跪請曰:‘願活性命,千萬年更不作賊。’提督叱曰:‘奴輩,前者令沈遊擊退兵,淹留至此,使大軍遠勞苦,汝罪當死。’盡殺之。

这些明朝、朝鲜史料都足以说明万历年间日本正规军里华人士兵占比不少。所以嘉靖年间屡屡侵犯东南沿海的倭寇有华人也不足为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臣秀吉时代日军

按照“嘉靖倭乱是明朝内部问题”这个逻辑,因为丰臣秀吉正规军里也有不少华人,难道抗倭援朝战争也可以算明朝内战?

以队伍里的士兵的民族来定义该作战集团的性质属于典型的混淆概念,颠倒是非。正如《明代倭寇史略》一书中所说抗日战争中东北和华北的伪军里大多数人是农民,难道伪军就是农民阶级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扯远的抗日战争,就说倭寇活跃的明朝嘉靖年间,当时不少晋商勾结关外蒙古人入侵内地,烧杀劫掠。甚至有个名叫朱充灼的明朝宗室为了篡夺嘉靖的皇位,还勾结蒙古可汗侵入内地。难道嘉靖的蒙古入侵是明朝皇室内战了?

《明实录》:而充灼等以劫夺大同刘知府财物诏夺其禄心怀怨。望遂造反谋,充灼邀各宗室及文博等饮,充灼曰我等夺禄代王又为理柰何困死若,引虏围大同城…充灼大喜,告以谋廷玺乃为画计令告小王子,毋野掠三路进兵直抵大同城。

所以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恶劣乡绅勾结倭寇甚至充当其马前卒再正常不过。

认为嘉靖倭乱属于中国内部矛盾的理由之二:倭寇高层都是中国人。

这些人认定在东南沿海作乱的倭寇都受海商汪直所指示。的确也有明朝史料记载汪直能够号令日本三十六岛,也就是日本三十六国,当时日本行政单位叫国。

《殊域周咨录》:據古薩摩洲之鬆浦津。僭號曰京,自稱曰徽王,部署官屬,咸有名號。控制要害,而三十六島之夷皆聽其指使,每欲侵盜,即遣倭兵。

按照《殊域周咨录》的说法,既然头目就是国人汪直,那么倭乱属于明朝内部问题就能说得通了。

但是要知道当时日本也就只有六十六国,《殊域周咨录》是记载汪直掌握三十六国(日本行政单位是“国”),相当于汪直已经掌握大半个日本了。日本战国诸侯织田信长巅峰时期掌握日本二十八国,信长就是日本的“天下人”了。

如果汪直势力真的比信长还大,那么他为什么只能掌控鬆浦津这一个地方?鬆浦津在南九州的萨摩国的某个滨海地区,九州岛在日本算是偏远地方,更别说鬆浦津。而萨摩是岛津家的地盘,能够号令三十六国别说统一日本,怎么不把近在咫尺的岛津家给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显然《殊域周咨录》对汪直的描述过于夸大其词。明朝的类似夸张说法还有丰臣秀吉是中国人,这种说法在当时非常流行,比如万历年间礼部尚书张瀚所著的《张恭懿松窗梦语》就这样记录。

除了搞错以外,还有幕后支持倭寇的日本九州岛大名为了“甩锅”,就故意命令手下入寇明朝时打着汪直等华人海商的旗号。

类似土木堡之变后,也先打着被俘的皇帝朱祁镇旗号进攻明朝内地,难道北京保卫战就变成明朝内部纷争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明朝人张萱在《西园闻见录》里说汪直是假倭里最出名的大头目,但汪直很怕另一个假倭巨头萧显。但萧显这种连汪直都害怕的假倭巨头,哪怕见到一个日本船主竟要下跪磕头,对他人的赏罚皆得仰乞于日本主子的决定。可见汪直、萧显这种海商根本无法命令日本人。

《西园闻见录》:萧显者,广东人,书生也。多谋善战,为王直所惮。江南之事,显实首之。获华亭泾人杨元祥,问以城中金帛数。元祥言:“府库之藏已迁入苏州,不若南翔之富也。”遂导之以南。……至南翔,市人乘屋而以瓦石击贼,贼颇有伤者。显命真倭数人,登屋斩众,遂溃去。时商贾辏于南翔,金宝山积,贼取之不能尽,大快意而去。元祥因乞归,显必欲携之见船主。船主,日本人,不知何名也。显见叩头,陈元祥之功,杀牛羊以祭海,因厚遗之,将遣三十倭人,送至其家,元祥辞,乃给以令箭而归。

既然假倭巨头都能在日本呼风唤雨,想必溥仪和汪精卫也能够命令裕仁了吧?

实际上九州岛的大名们对这些真倭和假倭都是拿捏的死死的,鲜明例子就是萨摩大名岛津义久的明人御医许仪后因为是倭寇掳到日本,才过上背井离乡生活,后来因医术得到了岛津义久赏识。

许仪后对海盗痛恨欲绝,曾请求岛津义久在萨摩境内严惩海盗,于是岛津义久下令斩杀了大海盗陈和吾、钱少峰等人,这些海盗头子死后他们余党基本都跑到越南和泰国。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以为嘉靖年间倭寇大多数都是岛津家支持的。因为岛津家的萨摩藩在近代时太有名了。嘉靖年间,岛津家势力在九州岛还并不大,而日本名古屋大学历史系教授鹿毛敏夫认为嘉靖倭寇最大的幕后主使是大友宗麟,嘉靖年间正是大友家鼎盛时期,九州九国,大友宗麟占据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所谓“倭寇受雇于华人”属于混淆概念加断章取义。

可能还有人会说明朝同时期的日本打仗不是“村战”水平吗?怎么所谓九州岛大名也就是那些村长有能力发动跨洋远征明朝东南沿海?似乎明朝倭寇是国内问题又能说得通了。

明朝时期蒙古高原人口也很少,到明朝中期以后,分裂出来的蒙古部落比同时期的日本各大名还要多。明朝人记录当时蒙古人生活十分原始,连铁都无法自己造,必须靠掠劫其他民族的铁。但有明一代蒙古都是明朝心腹大患。

这里再对一个问题进行解释,嘉靖年间倭寇都是日本人,那明军怎么在自家地盘打得那么费力,却能在后来朝鲜击退日军?

首先嘉靖和万历两个时期明军战斗力对等吗?就像洪武年间和嘉靖年间的明军战斗力是一样的吗?不是倭寇变弱了,而是明军经过隆庆和万历两位皇帝中兴变强了。

明军战斗力的进步不光体现在抗倭战争,还有在对抗蒙古方面。嘉靖年间北方常被蒙古肆掠,仅在1542年,蒙古在俺答的带领下连续攻破明军十座卫所,累积攻克三十八座县城烧毁了八万间民宅屠戮民众二十余万人,抢走马匹牛羊两百万,抢走的钱财更是无计其数。

《万历武功录》:俺答竟入太原,至七月始出塞。破卫十,破州县三十八,杀略二十余万人,马牛羊二百万,衣樸金钱称是,焚公私庐舍八万区。

嘉靖年间俺答年年入寇,每次入寇杀人甚多。但到了隆庆和万历初期,俺答没再像之前那样大规模侵犯内地,俺答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才去世。可见万历前期,蒙古即使俺答这样的雄主还活着,因为忌惮脱胎换骨的明军战斗力,也不敢随便掠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入寇

还有两个时期的倭寇目的也不同,嘉靖年间倭寇仅仅是掠劫东南沿海财富,打了就跑,吃了亏就不再来了。而万历年间倭寇目标是占领朝鲜和大陆,在其他国家实行殖民统治和掠劫完就走,这两者难度是一样的吗?

嘉靖倭乱后期,倭寇与戚继光重组起来的明军交战根本占不到什么便宜吗,尤其是1561年的台州大捷,戚继光杀倭一千,己方之损失三人,到最后明朝只用戚继光的浙江兵就平息了嘉靖倭乱。况且万历抗倭援朝明军付出的代价真不小了,光损银就是万历三大征最多的一场。

《明实录》:宁夏之役费饷金几二百万,东倭之役七百八十余万,播州之役亦费三百余万,一旦脱有意外之虞不知何所措手乎。

万历第一次援朝,明挺就调动了辽东军和浙江军奔赴朝鲜,辽东军统帅李如松的家丁更是号称精锐中的精锐。

《万历野获编》:今西北将帅所蓄家丁,其廪饩衣械过额兵十倍,每当大敌,用以陷阵,其善战者多以首功自奋,问至登坛。
钱谦益:诸子家丁,骁勇惯战。

浙江军就是当年戚继光训练出的义乌兵,通俗称“戚家军”,活跃于平壤大捷的吴惟忠正是戚继光生前最信赖的部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援朝明朝就拿出了辽东军和浙江军两支精锐军团。第二次援朝时,参战的就不止有辽东军和浙江军,在广东提防东西洋海盗的水军就是陈璘部队,在西南提防缅甸的车军,也就是刘綎和邓子龙部队,还有被明朝收编的蒙古族和苗族军团都调去朝鲜了。

所以万历抗倭战争并非一些不良自媒体口中的“小战争”,这一点当年明月“功不可没”。他一边说万历抗倭战争规模非常小,根本不值一提。既然不值一提,为何在其著作《明朝那些事五》中一半内容都是描述这场战争,这不自相矛盾吗。跟抗日神剧区别又在哪里?

现在一些人纠结倭寇其中所谓中国人占多少,日本人占多少,因而算不算倭寇。殊不知,中国讲究“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因此与其说倭寇里的中国人是“假倭”,倒不如说他们是“假中国人”。就如同抗美援朝中先高喊“我是中国人,别开枪”再趁机袭击志愿军的华裔美军士兵,不管他汉语说得再好,他也是个美国人。

数百年在东南沿海被日本海盗迫害的百姓都变为国人所为。戚继光、俞大猷、汤克宽抗日英雄也要被“降格”。

参考资料

《明实录》

《全浙兵制》

《张恭懿松窗梦语》

《闻雁斋笔谈》

《西园闻见录》

《殊域周咨录》

《朝鲜实录》

《万历武功录》

《明代倭寇史略》

《万历野获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