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感兴趣。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成语,它的上半句是“不飞则已”。这个成语的出处和故事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淳于髡的人,淳于髡是一个出生在贫寒家庭的孩子,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口才。

他的父亲是一个卖鱼的小贩,他的母亲是一个缝纫的妇女。他们虽然生活艰难,但是非常疼爱他,希望他能有一个好的前途。淳于髡也不负父母的期望,他勤奋学习,不断进步,终于考中了秀才,成为了一名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淳于髡的妻子是齐国王室的一个远房亲戚,她长得美丽聪慧,淳于髡一见钟情。他们结婚后,淳于髡就入赘到了齐国,成为了齐威王的臣子。他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他个子不高,但是非常机智善辩,经常出使诸侯国,从来没有受过屈辱。

他的主君齐威王,却是一个好逸恶劳的君主,喜欢整夜宴饮作乐,不理政事,把国家交给卿大夫们治理。结果百官荒乱,诸侯国纷纷侵犯,齐国危在旦夕,而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敢于进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淳于髡心中焦急,想要劝谏齐威王,但是又怕触怒了他,招致杀身之祸。他想了想,决定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来说服齐威王。他就是用了那个著名的“不飞则已”的隐语。

淳于髡想劝说齐威王改变作风,但是又怕直言得罪他,于是就用隐语来说:“国中有一只大鸟,停在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也不叫,王知道这只鸟是什么吗?”齐威王听了,想了想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叫则已,一叫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淳于髡听了,心中暗喜,说:“王果然明智。这只鸟就是王自己啊!王若不施政则已,一施政必定震慑四方;王若不出兵则已,一出兵必定平定诸侯。”齐威王听了淳于髡的话,顿然醒悟,立刻下令整顿百官,奖励有功者,惩罚有过者,发兵御敌。诸侯国闻风而退,齐国的声威恢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淳于髡说出这个隐语时,齐威王并没有马上明白他的意思。他只是觉得这个隐语很有趣,就问了淳于髡这只大鸟是什么。

淳于髡见时机成熟,就把这只大鸟比作了齐威王自己,并且夸赞了齐威王的才能和气势。这样一来,既没有伤害到齐威王的自尊心,又能够激发出他的雄心壮志。果然,齐威王听了淳于髡的话,就像被点燃了一把火一样,立刻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开始治理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平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一旦有机会表现自己,就会做出令人惊讶的成就。这样的人有着强烈的自信和抱负,不甘于平庸。他们就像那只大鸟一样,“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