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文学体裁的定义中,大概散文的定义最具可塑性。但无论如何定义,在我看来,散文其根本是现实的情感折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谈道:“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句话用在对散文的判断上也是十分适用的。同一片田野,不同作家的笔下会闪耀不同的光,阿尔丰斯・都德《磨坊书简》里的法国南方的普罗旺斯,和英国作家彼得·梅尔《山居岁月》系列中的普罗旺斯就有着不同的魅力。即使同一个作家,在不同的人生时期,对其的情感观照也是大不同的,彼得·梅尔从最初的《普罗旺斯的一年》到《永远的普罗旺斯》,再到《普罗旺斯的一切》,我们就看到了不一样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还是那个普罗旺斯,只是作家的心境不同罢了。

同样,在中国淮北这块土地上,儿童时代的任启亮,担任大队支部书记的任启亮和经历了人生磨练重新站在这片土地上审视这片土地的作家任启亮是多么的不同:从童年时的一道优美的风景,到青年编织理想和梦、承载使命和责任的舞台,再到后来成为厚蕴家国情怀的作家的“诗与远方”。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跟随作家来一场《特殊的旅行》:它不仅仅是地域之旅、时光之旅,更是情感之旅、精神之旅、使命之旅、文学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殊的旅行》的封面

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特殊的旅行》是任启亮的第二本散文集,50余篇文章,21万多字,内容共分五辑:第一辑“心系田园”记叙早年在故乡的往事,第二辑“绵绵情思”则追忆故乡故人,第三辑“海外屐痕”则记叙了其海外经历,第四辑“生活浪花”则是日常见闻,第五辑“谈文说艺”则是作家对文友的评论及序跋。本书内容是第一本散文集《一路风景》的延续,但在文学技巧上实现了大的跨越。他独具特色的写作一如既往:笔头文字汪洋恣肆,但是笔下情感厚植内敛。正如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散文家王宗仁先生所说:“任启亮仿佛用笔尖在挖坑,把真实的自己埋进去,长出来的是一片光亮。它也是散文写作中的光亮,这种光亮可以掀起读者心中的涟漪。”

《特殊的旅行》是散文集中一篇散文的题目,描写的是任启亮工作中认识的一位爱尔兰籍华人女科学家刘雪梅在中国发生新冠疫情时,为了给家乡运送抗疫物资,买高昂机票为中国“带货”的“特殊旅行”。作家不动声色,只是用白描手法,把刘雪梅带抗疫物资到北京,转头再上飞机运送下一趟,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上纲上线的夸赞,就把一个海外游子对故乡深沉的爱体现出来了。让读者的眼睛跟着作者一起湿润……这是一场现实里的实在的“特殊的旅行”,而被作为这本散文集的名字,则是在不同情景下的“特殊旅行”:对故乡来一场情感之旅,在海外来一场思考之旅,对生活来一场启迪之旅,和文友则是在文学的海洋里恣游。也是在这样的旅行中,作家去观察生活、观照生活,“通过文学去回望和审视自身,不再自得其乐,不再人云亦云,不再粗枝大叶,扎根生活深处,让文学浸润身心,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任启亮语)而读者也在跟随作家的旅行中,不断完整自我,完善人生。

有人说,人的一生都走不出自己的故乡。对作家来说,尤其如此。鲁迅笔下的绍兴水乡,茅盾笔下的乌镇,老舍笔下的北京城,孙犁笔下的白洋淀,沈从文的凤凰古镇……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文字中,它既包含我们人生的来处,也蕴含我们人生的去处,更是我们情感的最后的皈依。对于任启亮来说,故乡是是淮北大平原,是屋后的小山坡,是村前流淌的小河,是小麦田、红薯地,是“挂在空中的菜篮子”,也是淮北煤矿的矸石山和电厂的大烟囱,更是他奔波世界后的家国情怀。那里有父母、师长、同学、同乡,也有淳朴、亲切、温润的情感和眷恋,也是他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基石和依靠。

海外游记是任启亮散文中很具特色的作品。由于工作关系,任启亮出国机会多,这是一种独特的经历。特别是在他的视野下,文章没有写成浮光掠影式的到此一游式的游记,而是透过现象植入自己的深刻观照。无论写景状物,还是人物素描,都是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去印度访问,他通过《从新德里到老德里》,透过表面现象尽力写出印度的社会矛盾和贫富差异,提供一个深层思考的空间。《色彩斑斓的赫尔辛基》虽是从风景描写入手,但揭示的却是芬兰社会的多元化、个性化特色。《赞比西河落日》、《艺术馆和菜市场》、《未曾想到》等有关非洲的几篇散文,看似写风景和动物,实则突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导游“安娜”》则写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对人性的思索。读来既大开眼界,又回味无穷。

一般人认为,散文体量小,不适合表达宏大的主题,也不容易写出厚重的作品来。其实我觉得这是种误解。只要功夫深,散文同样可以写出洪钟大吕来。任启亮文集中的《我的父亲母亲》就可当作一个长篇来读。文章是怀念逝去的父亲的主题,对于作者来说,其澎湃的情感可想而知,但作者的文字却是极其沉静内敛。但在这看似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巨大的情感风暴。作者通过回述父母相识相爱的一生,将漫长岁月的时代印记一一呈现大家,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这已经不是一家的悲欢,而是一个民族的坚韧性格的写照。在文集中,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像《老家淮北》,《瓜田的诱惑》等都是见微知著的文章。

任启亮的文学评论,则包含了他对文学的感悟,也是对自己写作的一种反思和观照。任启亮认为,文学创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刻苦精神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具有对客观世界深刻的感知能力、对生活的炙热情感和发自肺腑的爱,有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而情感世界决定着一个作家的深度和与读者的沟通能力。任启亮在文学这块“飞地”里执着的耕耘,他是当作对自己人生的修炼和升华的过程。我们很庆幸,我们成为他丰收果实的品尝者,也会是我们人生的滋养者。

这大概就是任启亮文学世界的魅力:在深厚质朴的叙述中,向读者敞开带着温润的情感的生命之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散文集作者

(作者:黄冠杰)

编辑:姝萌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向东向西eastwest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