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过成语“举案齐眉”,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互相尊重。但是你知道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吗?如果你真的了解了,或许你就不会再用这个成语了,因为它其实并不是一种恭敬的表现,而是一种屈辱的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东汉时期的隐士梁鸿和他的妻子孟光。梁鸿是一个有才学有节操的人,他不愿意追求富贵,也不愿意娶那些有势力的人家的女儿。他只想找一个能和他一起隐居山林的女子。

孟光是一个长相丑陋、身材肥胖、皮肤黝黑的女子,她也不想嫁给那些俗世的男子。她只想嫁给一个有德行有才华的人。于是,梁鸿和孟光就结为夫妻,放弃了孟家的富裕生活,到山区隐居,过着男耕女织、读书弹琴的清贫而自在的生活。

这看起来是一段美满而和谐的婚姻,但是其中却隐藏着一种不平等和不尊重。

梁鸿虽然娶了孟光,但是他并不真正爱她,也不真正尊重她。他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能陪伴他隐居的工具,一个能服从他意志的附庸。他对她有着一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恩赐施舍的态度。这种态度在他们结婚后就显露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孟光出嫁那天,她为了考察梁鸿的志向和品格,特意打扮得华丽而艳丽,穿着绮缟之服,涂着粉墨之色。

结果梁鸿对她很失望,甚至有些厌恶。他说:“我所求的妻子是穿粗布衣服、能吃苦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和我一起隐居山林之中。现在你身上穿着精美的丝绸衣服,脸上浓施粉黛,这种样子正是我不愿看到的。”孟光听了很高兴,她以为梁鸿是一个有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的人,她就换上了一身简朴的衣服,说:“其实我这样打扮是为了观察夫君的志向和品格,我早已经准备好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件。”梁鸿看到后很满意,说:“这才真正是梁鸿的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梁鸿对孟光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和尊重。

他只是想要一个能符合他标准和期待的女子,而不管她自己有什么想法和感受。他对她有着一种自以为是、自私自利、专制霸道的态度。他认为自己比她高贵、优越、正确,所以她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不允许她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喜好,也不允许她有自己的意见、主张、抱负。他只想要一个能服从他、依赖他、崇拜他的女子,而不是一个能平等相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伴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不平等和不尊重的态度,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出来了。每当梁鸿回家,孟光都会为他准备好饭菜,在端菜的时候,从不仰视梁鸿,而且把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到眉毛处,以此恭敬地送到梁鸿面前。而梁鸿也很有礼貌地用双手去接。这就是“举案齐眉”的典故的由来。

这个动作看起来是一种恭敬的表现,但是实际上是一种屈辱的姿态。孟光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她真的尊敬梁鸿,而是因为她怕得罪梁鸿,怕失去梁鸿。她知道梁鸿对她并不满意,所以她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讨好梁鸿,以求得梁鸿的宠爱和容忍。她对梁鸿有着一种恐惧、畏缩、卑微的心理。她不敢和梁鸿平视,不敢和梁鸿争辩,不敢和梁鸿要求。她只能低头俯首,唯命是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婚姻,其实并不美满和和谐,而是痛苦和悲哀。

孟光虽然嫁给了自己心仪的人,但是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尊重。她只能忍受着梁鸿的冷淡和苛刻,只能委屈着自己的心愿和才华,只能默默地付出和牺牲。她没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没有自己的权利和选择,没有自己的声音和空间。她只是一个被束缚在梁鸿身边的附属品,一个被压抑在梁鸿阴影下的花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案齐眉”并不是一种相敬如宾的表现,而是一种不平等和不尊重的关系。它并不值得我们效仿和赞美,而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惕。我们应该追求一种真正的爱情和尊重,一种平等和互助的伴侣关系,一种自由和幸福的婚姻生活。我们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我们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平视对方,理解对方,支持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