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成都特派记者 乌元春 张常悦】7月29日成都大运会武术项目男子南拳比赛中,中国香港运动员刘子龙获得亚军;同天举行的武术项目男子太极剑比赛上,许得恩获得冠军,这也是中国香港代表团本届大运会的首枚金牌。8月3日,许得恩和刘子龙在成都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专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生于1997年的许得恩和“00”后刘子龙都参加过2019年的第十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许得恩的父亲是李小龙的粉丝,父母很爱看武侠片,他从小就深受影响,6岁开始学习武术。他认为,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武术是用身体发挥出最厉害的一面给别人看,能够突破自身极限”。

9岁开始习武的刘子龙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其实“子龙”不是他的原名,因喜欢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赵云(字子龙)才改名。值得一提的是,刘子龙与本届大运会武术项目男子南拳冠军、中国运动员曹茂园是老朋友,他在内地参加集训时两人多次相遇。刘子龙的妹妹刘宝欣也是一名武术运动员,这次参加了成都大运会武术项目女子南刀和女子南拳比赛。兄妹俩参加比赛,父母也一起来到成都。

来成都之前,许得恩在回答香港媒体关于此次参赛目标时直言,拿奖牌是其次,就是要“玩得开心”,“发挥出我们青少年应该有的水平”。刘子龙的情况正相反,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比赛时出现了一些失误,“虽然拿到了奖牌,但是没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会吸收经验教训,尽快作出调整,为之后的赛事做准备。

谈及武术的精神内核,许得恩认为,武术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最重要的是,后辈在学习武术时要明白为什么这么练,“不能只学习别人的套路,就拿到场上去用”,而是要深刻理解“这个套路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去演绎,“打出自己的套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许得恩和刘子龙都表示,武术比赛的精髓就在于运动员完全是在演绎自己对武术的理解,“我们付出的心血、我们对武术的诠释,都从赛场上的表演中释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