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6年,38岁的电影皇后胡蝶和戴笠同居3年后,打算结婚。

她把3年未见的丈夫潘有声约出来,跟他摊牌:“我要结婚了,你把离婚协议签一下吧。”

胡蝶的声音冷硬无情,仿佛眼前站着的,是跟她毫无关系的陌生人。

潘有声眼底闪过一抹伤害,他低头不语,拿起笔来颤抖着签下自己的名字。

丈夫转身离开后,胡蝶眼角扫到一直在背后监视自己的那个黑影也跟着消失了。

她泣不成声。

然而,就在她准备和戴笠结婚时,却突然传来戴笠飞机失事的消息。

生命中的两个男人相继离开,胡蝶慌了。

她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彼时,胡蝶已经被戴笠圈养了3年。

在此之前,她和潘有声在一起14年,恋爱6年,结婚8年。

时逢乱世,他们结婚2年后,因为日军侵略,由上海逃到了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在香港的胡蝶还是被日本人盯上了。

日本人想让她演一部叫《胡蝶游东京》的电影,想借这位大影后的名气来营造一副和平的假象。

胡蝶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她说:“我已经息影了,而且现在怀有身孕,身体不舒服,还请见谅。”

日本人一走,胡蝶马上收拾行李跑了。

因为,就在不久前,她曾亲眼目睹好姐妹梅琦在婚礼上被日本人当众侵犯。她知道日本人的狠性,拒绝他们,自己不会有好果子吃,所以香港已经呆不下去了。

于是,她和一对儿女跟随东江游击队从香港一路跑到广西,再到重庆。

然而,到达重庆后,装着胡蝶全部家当的30个箱子,却在半路被人劫走了!

胡蝶哭死了。

思前想后,她只能去找戴笠。

03

戴笠是当时的军统老大。

不管是敌占区、解放区还是国统区,他都能任意出入。

胡蝶知道戴笠喜欢自己,所以她抱着侥幸的心态来找戴笠帮忙。

和杜月笙暗恋孟小冬一样,戴笠还是个穷小子的时候,就深深迷恋着舞台上风情万种的胡蝶。

后来,他终于混出头来,更是经常在各种场合公开夸赞胡蝶,毫不掩饰他的欣赏和爱慕之意。

胡蝶是戴笠心中一个未完成的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当暗恋多年的女神亲自找上门来,戴笠心里乐开了花。

听完胡蝶的来意,他笑吟吟地走到胡蝶身前,暧昧的眼神从头划到脚。

“为大美女服务,当然在所不辞。”

戴笠愉悦的声音刚落,胡蝶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04

很快,胡蝶就后悔了。

没多久,戴笠说她的30箱行李全找回来了。

胡蝶喜出望外。

可当她把行李箱打开,嘴角的笑容却慢慢凝固。

东西还是那些东西,却显然不是她丢失的那些“原物”。

躺在行李箱里的那些物品,成色新净,有些甚至连价格标签都没有拆掉。

胡蝶不傻,她知道自己的东西没有找回来,但戴笠按照她的物品清单,一件件去原样采购回来了!

如此大费周章,戴笠的用意昭然若揭。

胡蝶假装不知情,她面带感激地向戴笠道谢,然后转身要离开。

戴笠哈哈大笑,一个箭步跨过去,一把将慌张的胡蝶拥入怀内。

就这样,胡蝶被留在了戴公馆。

05

在那个年代,权势就是王道。

强行霸占了胡蝶后,戴笠再公然把胡蝶的丈夫潘有声调去云南,让他离开这个地方。

胡蝶和潘有声都默默流泪,忍受着屈辱。

一直到3年后,胡蝶答应和戴笠结婚,戴笠这才把潘有声调回来。

可他连家都来不及回,就赶到饭店赴约。

潘有声终于见到了3年未见的妻子,被监视着的两个人,不能互诉衷肠,只能含泪看着对方,再默默转身离开。

签下离婚协议后,曾经恩爱的两个人,就此切断了彼此间最后一点联系。

06

胡蝶原以为这就是她的人生。

万万没想到,就在她准备嫁给戴笠之时,戴笠却突然死于空难。

那一刻,她想到了回家。

可是,她几天前才亲手结束了和潘有声的婚姻啊。

胡蝶慌作一团,这时,潘有声带着一对儿女匆匆赶来了。

他看着胡蝶满眼忧伤:“走,我们来接你回家了。”

胡蝶泪流满面,哭着不停说对不起。

潘有声抱着她轻抚安慰:“戏演完了,我们回家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7

后来,胡蝶和潘有声复婚,再回到香港生活。

只可惜,天意弄人。

潘有声后来只活了5年,就因病去世了。

那时候,胡蝶才只有44岁。

但胡蝶终生没有再嫁,一直为丈夫守节。

作为风靡一时的上海滩影后,围绕在胡蝶身上的绯闻和传说有很多,但她对此态度很淡然。

晚年回忆起这些事,她说:

“我已年近八十,心如止水,以我的年龄也算高寿了,但仍感到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对于个人生活琐事,虽有讹传,也不必过于计较,紧要的是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不要含糊就可以了。”

是啊,胡蝶的一生,只较真那些关乎家国大节的事情。

1931年,日本为了激发国内民愤,故意造谣说张学良沉迷美色,在兵临天下之时和影星胡蝶共舞,导致东北失守。

从来不澄清绯闻的她,坚持登报声明,并力证她当时就在北平拍戏,一直到事件澄清,还她清白。

1942年,她宁愿举家逃亡,也不愿意和日本人同流合污。

胡蝶的一生,有太多身不由己,但她守住了自己的名节,在民族大义上从不含糊,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

如此,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