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叔,最近身体还好吗?我们带着学生们来看您啦!”7月27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广州市荔湾区仁威庙志愿驿站的志愿者们,组织起多位中学生探望了两位曾在朝鲜历经战火的广东籍抗美援朝志愿军,聆听英雄的战斗故事。荔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一同前往。

据悉,在荔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下,仁威庙志愿驿站的探访老兵活动已累计开展4年,成为驿站志愿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探望辖区内志愿军老兵13人,为退役军人送去温暖和关爱,培养引导青少年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和志愿者们探访志愿军老兵张志巽。

1

致敬最可爱的人,听独臂志愿军讲战场故事

“谢谢你们来!欢迎欢迎!”27日上午9点半,一行十人敲开了梁耀涧老人家的门,老人格外欣喜。梁耀涧,1951年3月入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64军191师573团三炮连的一位战士。94岁的老人身穿短袖,右臂空荡荡的。家人介绍,梁耀涧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曾意外受伤,后致右臂截肢,留下伴随终身的战斗痕迹。

学生向独臂老兵梁耀涧敬少先队礼。

“打仗是很激烈的事情!”1951年,马良山战斗打响,回忆起当时在战场上的点滴,梁耀涧难掩激动的情绪。“当时在战场上,13个人一起上,活下来的只有我一个人。有指导员、有连长,还有报务员。我的右臂,在当时中了3弹。”据悉,梁耀涧所在的191师在马良山战斗中,共毙伤俘英、美军4400余人,击落飞机14架,击毁坦克6辆,这是无数志愿军浴血奋战的结果。

“老人家,还记不记得我?有什么需要就和我们说一声。”在探访的尾声,荔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丁虹和同事,建议同学们与梁耀涧老人一起唱首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梁耀涧老人主动带着学生们唱起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一首接一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和志愿者们探访志愿军老兵梁耀涧。

2

老兵回忆死里逃生一幕,鼓励学生要奋发图强

当天探访的第二位老兵,是志愿军15军44师高炮团17营后勤处的军需主任张志巽。老人今年已经91岁,一头白发但精神矍铄。“7月27日是停战的日子,我记得很清楚!”学生和志愿者们围坐在张志巽老人身边,听他讲述记忆里的1953年7月27日。“停战前的那些日子,我们住在防空洞,美国飞机每天都在我们头顶飞来飞去。有一天特别安静,我很好奇,飞机今天怎么没来?后来指挥部打电话来说,停战啦!”

张志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战场经历出发,为学生们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也把大家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是1951年3月入朝的,从丹东坐火车,跨过鸭绿江。”当时第五次战役已然打响,张志巽负责后勤工作。“我们开着车给部队找物资,美军的飞机飞过来,结果落下一个照明弹,后来匆忙之中,我们的车和运输团撞在一起,连人带被子都飞出来了。顾都顾不上就往山边跑,生怕飞机轰炸。”带着战友在防空洞躲避飞机轰炸的张志巽,等了好一会,都没看到有炮弹落下。“那天,飞机没打!原来是路边飞扬的尘土扰乱了飞行员的视线,救了大家一命。”在当天探访的尾声,张志巽鼓励到场的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本领,做一个奋发图强的青年人。

老兵张志巽给学生们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

3

多种形式开展志愿活动,服务荔湾街坊百姓

“当年参战的老兵,都曾为国家的和平及社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关爱老兵,是他们在硝烟战火中奋勇杀敌,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今天和平安稳的生活。”

当天带队探访的仁威庙志愿驿站副站长覃璐玲介绍,探访志愿军老兵是志愿驿站坚持开展多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以“退役军人+志愿者+中学生”的形式,让老兵与学生面对面讲述战场故事,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怀。

据悉,除老兵探访工作外,荔湾区仁威庙志愿驿站还组织开展了多项志愿活动。包括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青少年读书学习交流会、荔枝湾涌巡河护河等活动,积极传播广府文化、组织网络防诈骗宣传、禁毒宣传等一系列讲座。为荔湾的街坊邻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这些年,我们充分发挥志愿者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完成一系列的志愿公益活动。”仁威庙志愿驿站站长梁小燕表示,在荔湾团区委领导下,未来将持续组织开展更多符合市民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文明荔湾和志愿荔湾贡献力量。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董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