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至7月,广东中山侦破的一起特大假机油案,又将目光拉回了后市场制假售假的乱象上。

据报道,此次警方摧毁了一个从原油采购到机油瓶、商标制作再到灌装销售一条龙的全链条制假售假犯罪团伙,捣毁假冒“某牌”机油加工窝点3个、仓储窝点2个;现场查获假机油4000余瓶,假冒商标纸箱、标识22.5万个,以及诸多涉案生产工具、车辆等。

据嫌疑人交代,他们制作的新成品机油是通过回收废旧机油加工过滤而成,根据买家需求再灌装成指定品牌。

经过一番重新包装后,这款假机油身价暴涨6倍。例如某品牌正品机油价格为200元,该团伙则以50-70元价格售卖,由此可推算该假机油成本仅为8.4-12元。

由于销售价格低,通过网店售卖的销售额巨大,还有一部分销售到线下的实体门店。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警方发现涉案的18个嫌疑人都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生意”遍布全国。

而从开年至今,假机油案仅公开报道的就有14起;另外在5月份,润滑油、蓄电池、安全气囊等配件造假大案频发,涉案金额超过5亿。再次验证“行情越不好,假货越猖獗”现象,打假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01、14起假机油案涉案超3亿

年年打假年年有,今年假机油案有增无减,动辄涉案上亿元的案件也未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AC汽车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公开报道的假机油相关新闻已经有14起,涉案金额小到几千元,大至超过上亿元,其中“美嘉壳”等是重点被假冒的品牌,售假渠道涉及线下门店、汽配市场和线上网络平台等,甚至流通全国。

而且假机油案远远不止这些,尚未被爆出来的造假乱象更多。

究其缘由,机油造假的高额利润是吸引造者假们前赴后继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有人因成本压力走向制假售假的歪路。

6月30日落地的“新消费税”,规范了后市场在采购基础油环节价格不一的乱象。而一些原本就依靠“白油票”打价格战的小润滑油企业,被迫提高了采购成本,为了保住利润,只能使用更便宜的原材料,或者干脆不走寻常路,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面对“野路子”和“正规渠道”制售的假机油,相关部门加大了打假力度,品牌厂家也纷纷下场参与打假。

如今年四川安岳县、湖北应城等地市场监管局与美孚、壳牌、嘉实多等企业打假人员联合,深入开展车用润滑油专项打假行动,查获了一批冒用“美嘉壳”等品牌的多种规格假机油。

嘉实多在6月发布声明称,市场上出现的大量“海外版嘉实多磁护和极护”产品,实为不法分子假冒伪劣的嘉实多磁护和极护等产品,并提供了执法机关在市场上查获的“韩国版”、“马来西亚版”、“欧洲版”、“南非版”等伪造嘉实多海外版产品的照片。

据某业内人士表示,在有台账前提下,某头部品牌的标志性润滑油一年产能还没有国内销售记录多。这意味着,市面销售的大部分该品牌机油都是假货。

如何才能彻底杜绝机油造假的乱象呢?

02、环环相扣的黑色利益链

假机油横行后市场,总有缘由。

正如AC汽车此前在文章中提到过,一方面是造假门槛低、利润高;另一方面则是随着电商平台的渗透,以及抖音等带货模式的兴起,为售假提供了便利,甚至线下润滑油经销商、门店等也参与其中,让售假变得十分隐蔽。

在造假端,一间简陋的作坊、几台破旧的机器,网购制假原料和包装,就能制作出真假难辨的成品机油,价值却数以千万计。

正如前文中所述,即便假机油以50-70元价格出售,仍然有6倍暴利。

据此前抓获的嫌疑人表示,通过废机油提炼的“底料”制造的假机油有十倍以上暴利;而购入劣质机油自行罐装,能获取的利润也超过50%。

其次,在销售渠道端,涉案金额高的造假团伙,基本能形成“产销”一条龙的利益链。上游制作假机油后,经由网店批发至全国“经销商”,再由下游经销商通过线上平台或工具卖给门店、汽配商户或车主个人。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造假技术不断升级,很多假机油也开始“镀金身”,不仅贴了虚假的“防伪验证码”,而且还能提前在自建网站里验证为正品,几乎做到了以假乱真。

而且,即便车辆使用了假机油,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问题,这也让假机油滋生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将假机油送到专业的检测机构才能分辨真假,但这对门店和车主个人,都意味着高昂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不难看出,假机油已经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黑色利益链条。

2023年恢复正常运营以来,后市场的生意并未如年初想象的好转起来。

据F6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进厂台次累计同比增长9%。但进入4月后,进厂台次逐月减少,门店流量下滑明显,到6月已经同比下降4%。行业进入“弱复苏时代”。

“行情越不好,假货越猖獗”规律下,制假售假团伙与时俱进,把握当前车主的消费心态,假机油也卖出高价格,令人防不胜防。

在混乱局面下,也让坚持打造服务品牌、赢取老客户信任的企业加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