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思乡心切的时候,便忍不住想起王安石的一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或许,在世人眼中,他的政治家身份比诗人的身份更让人印象深刻。“王安石变法”已经刻进了千年史册中,尽管最后变法失败,但影响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原诗

  • 《泊船瓜洲》
  • [宋代]王安石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解读

京口城和瓜洲镇只隔着一条河,距离钟山也只隔几座山而已。

春风吹来,长江两岸的草木禾田又返青了,明亮的月光呀,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去。

(三)品鉴

原以为这首诗中“明月何时照我还”指的是回到家乡,可研究完王安石的生平履历后,我却不以为然了。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历来颇有争议。据我推测,此诗应作于王安石第二次赴任宰相之前。如此,“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便是一语双关。而所谓的“还”,也并不是还乡,而是回到京城,回到皇权中心,那里才是他施展平生所学,一展抱负,大鹏展翅的地方。

因此,这首诗,是在借景抒情。短短四句诗,前两句仿佛在说,我所在的地方,与皇权中心,只隔了一条河,几座山而已。因而“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两句便有种自我安慰的意味。潜台词好似在说,不要着急,钟山距离京城很近,我离皇权也很近,没有那么遥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仿佛在说,你看春天来了,万物都返青了,什么时候才能召我回朝廷?因此,诗句中的“明月”代指朝廷或是皇帝,而“照我还”的“照”则谐音为“召”,意为“召我还”。后两句,一方面抒发自己被贬后的苦闷之情,另一方面表达出自己还想早日回到朝野,继续变法的想法和决心。

所以,这首诗不是一首简单的写景思乡诗,而是一首藏得很深,表达政见的诗。但如今,我们常常用后两句,来表达思乡之意。

王安石是江西抚州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聪慧,博学多闻,21岁便考中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公元1069年,王安石得到了宋神宗的器重,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这也是继历史上“商鞅变法”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然而,新法挫伤了保守派的利益,因此,引起了“新旧党争”,王安石遭受了旧党的弹劾。公元1074年,王安石被罢免宰相一职,返回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时年53岁。

为何会把船停在瓜洲?依照我的推测,这首诗写于公元1075年农历二月,阳历三月。也就是初春之时,二次拜相之前。大约是去会友,或是踏青。诗人看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想到自己还在贬谪之时,难免伤感,作此诗聊表慰藉和抒怀。

而这首诗,大概是传到了宋神宗那里,宋神宗读完诗,全然明白了诗中意,念及旧情,于是,又将王安石召回了京城,二次拜相。

公元1079年,宋神宗再次将王安石调回京城,担任观文殿大学士等要职。

好景不长,公元1085年,37岁的宋神宗去世,也意味着王安石变法的结束和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1086年,王安石在南京钟山去世,终年65岁。

从这样的时间线可以看出,王安石与宋神宗之间,君臣之谊十分深厚。

然而,不论宋神宗赵顼和王安石如何君臣一心,如何力挽狂澜,也无法撼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宋神宗因变法未成,战事节节败退,满腔热血全都付之一炬,最后,忧郁而终。

王安石因子去世,已是悲痛难忍,再加宋神宗——他的伯乐、领导、战友、知己、忘年交去世。对他而言,打击更甚。如此,宋神宗去世一年后,王安石也随之而去了。

虽然,他们呕心沥血的努力,没有换来变法胜利,但君臣之谊,感人至深!

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中,有一位劲敌,不是别人,却是那个砸缸的司马光。这真是让人难以评说。因为司马光,天资聪颖,年少成名,除了与王安石政见相反,其余方面,不论是才华,还是为人处世,都算得上人中龙凤,与王安石不相上下。

王安石19岁迎娶了自己的表妹吴琼,据说他一生未纳妾,与司马光、岳飞等人一样,属于不近女色,专攻事业型的人。在那个纳妾蓄妓成风的年代,他们能做到独善其身,实属难得,也让人敬佩!

声明:本文系作者文澜珊的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