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近代中国风云变化、精英荟萃,涌现出了许多英雄般的人物,也有许多不是英雄却堪称传奇的人物。

在蒋介石手中,这类人物不算少,甚至能说的上十分多,单只说蒋介石黄埔一脉的,就有杜聿明、黄维、孙元良等人,不属黄埔一脉却仍是国民党内的有李宗仁、白崇禧等。

这些人之中,虽然政治立场有问题,个人品行也不算的上好,但是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却是有目共睹的。

而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位蒋介石的爱将,曾经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后却脱离了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的时候还向已是“光杆司令”的蒋介石提出一个建议,还好蒋介石没有采取这个建议,不然对新中国来讲,有着十分大的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个人是谁?他提出的计划又是什么?

退出还是叛变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政局变化混乱,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时代在呼唤着能改变这一切的人物。在动荡的年代里,时代的呼唤虽不能准确地召来英雄,但是却能召来传奇,时代赋予人物以传奇的故事。

1907年4月4日,正值清明期间,小雨纷纷,春风料峭,在湖南的湘乡县溪口,宋希濂伴着斜风阵阵出生。

宋希濂的家况很好,虽然仍是农民家庭,但是在十里八乡都算排得上号的富裕家庭。

宋希濂的父母虽然是农民,却有着极长远的目光,认为教育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比做农活还重要。于是,在宋希濂很小的时候,或许还未满垂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读书,在私塾读了一年,又在小学读了五年,非只如此,宋希濂还常常由他的父亲教授他古文。

时光如白驹过隙,宋希濂很快就从幼儿变成了少年。1921年的时候,学业优异的宋希濂考入了长沙的长郡中学读书。这一年,宋希濂仅有十四岁。

人在少年时候,总有无数的热情,还有漫天的想象力,所以才有了那么多词语来夸赞。所谓的“英雄出少年”、“少年豪杰”大概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希濂也不能例外,当他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学校里浓厚的革命氛围和拓新氛围感染了他,革命思想在他的脑子里扎根、萌芽最后狂肆地生长。

少年时候的宋希濂开始参加爱国活动,不管是游行还是讲座,不管是报刊还是演说,对于少年宋希濂来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就值得去做。

他还和曾三一同创办了《雷声》墙报,针砭时弊,宣扬救国、爱国思想。

两年后,成绩优异的宋希濂考入了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长程潜创办的陆军讲武学校。

宋希濂考入这所学校,绝不是少年人、青年人一时的热情使然,而是他已做好了心里的所有准备和打算,爱国的热情驱动着宋希濂寻找救国的办法,但是在时局的影响下,宋希濂绝望地发现,想要救中国,唯有革命不可。

没有人喜欢战争,更没有人喜欢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但是革命却成了救国的唯一法门,宋希濂哪怕再不情愿用战争手段来救国,也要积极投身于革命之中了。

1924年,国民大革命开始,宋希濂进入黄埔军校,并于同年的6月,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创办的中国国民党。在校期间,宋希濂依然热情投身于各个活动中去,还曾护卫孙中山先生到韶关督师。

在黄埔军校的岁月里,宋希濂渡过了一段十分充足且有目标的时间,并且他还认识了许多朋友,其中不乏中国共产党人。

比如说我们新中国的开国大将之一陈赓将军就与宋希濂所交甚厚,在宋希濂随军参加了讨伐滇桂叛军之后,陈赓将军甚至还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希濂虽然在此前就已经加入了中国国民党,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但是实际上,早在国民大革命开始的时候,国民党和共产党就展开了合作。

这一次合作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想法,国共合作的形式应该是党内合作,也就是说可以既加入国民党也加入共产党,很多中国共产党人就在这一时期加入了国民党。

因此,宋希濂在加入了国民党之后加入共产党并非是无稽之谈。

随后国民大革命转向高潮,北伐战争开始。宋希濂本人也于1926年随蒋介石一起参加了北伐。

在此之前,宋希濂就已经凭借战功和在黄埔军校中优异的成绩升任了第二团第二营第四连的上尉连长。

北伐之初,国民革命军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很快就收复了武昌、南昌等几个重镇,打下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正当形式一片大好的时候,意外却先于胜利到来

蒋介石于1927年四月十二日发动了政变,公然屠杀迫害中国共产党人,大肆制造流血事件。不久后的七月十五日,汪精卫也对中国共产党人动手。

南京政府和武汉政府纷纷背叛革命,背刺中国共产党使得北伐以来国民大革命的一切胜利成果灰飞云散、化作东流,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而宋希濂早在1926年便因中山舰事件退出了中国共产党。

关于宋希濂退出中国共产党的定性存在疑惑,到底是退出,还是叛出呢?

实际上应该是退出的,因为宋希濂本身就是国民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之后的事情。其二,宋希濂退出共产党是因为1926年的中山舰事件,或许是因为国民党右派的欺骗,宋希濂不知事情的真相,才退出了中国共产党。其三,在宋希濂退出之后,并没有对中国共产党或者共产党人展现敌意和恶意,因此用“叛出”来形容其实并不准确,应该说“退出”是最好的。

抗日名将,誓死卫国

西安事变后,国共的十年对峙历史结束,面对近在咫尺的敌人,国共两党选择了再次合作,这也是国共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不过,这一次的合作是以党外合作的方式进行的。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也随之爆发,为了全面抗战,为了祖国,国共两党不计前嫌联合了起来。

日军攻势汹汹,在攻破了北平城后不久,日军又打上了上海的主意。

八月十三日,淞沪会战爆发。此时的宋希濂还在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安,为了保卫国家,宋希濂秉着“誓死保卫祖国”的雄心壮志在西安誓师出征。

宋希濂带着部队日夜兼程,星夜驰援,水陆并行,短短几天时间就跨越了上千里的遥远距离,从西安赶到了上海。

在短暂的休整之后,宋希濂与所部国军将士立马开始了对日寇的斗争。八月十七日,宋希濂率部猛攻天宝路,并且在二十日的晚上,成功攻入了汇山码头,逼迫日寇退回了军舰。

宋希濂也算是第一个成功把日寇赶下海的中国将军。

但是可惜当时的中国国力孱弱,工业落后,诺大个国家连多的军舰都造不出来,从外国买回来,数量一多也养不起,仅有的军舰早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就沉在了黄埔江口,便是有少量还存在的军舰,在日本的大舰之前也毫无还手之力。

因此,虽然宋希濂成功将日军赶回了军舰上,却难以发动继续的攻击,反而因为孤军深入不得不后退回阵地。

三个月后,上海沦陷,国都南京面前一片坦途,日军不久之后就能兵临城下。

面对如此重压,宋希濂二话不说主动提出了守卫南京的职责。

但是面对日军铺天盖地的进攻和狂轰滥炸,宋希濂与所有国军将士也是有心无力,不久后,南京沦陷,宋希濂与少部分国军将士突围撤退。

此后,宋希濂活跃在抗日正面战场上,1938年的时候,他在兰封对战日军名将土肥原贤二,面对国恨家仇,宋希濂围攻土肥原贤二的十四师团数十天,给十四师团造成了超出预计的损失。

不久后,宋希濂又在大别山山脉重创了日军,使日伪军出现了两万多的伤亡。

1942年的时候,宋希濂又在滇西全歼了从缅甸渡过怒江的日军,保住了西南门户的安全。

1944年,宋希濂反攻入缅,配合远征军、印军扫清了被日军盘踞已久的芒市等边境要地,歼灭了日军万余人。

宋希濂在八年的全面抗战历史中非常活跃,他和他率领的军队十分强悍,总是能在各处战场给日军十分沉重的打击,可谓是一代抗日名将。

滇缅计划的可行性与危害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仍然贼心不死,妄图在中国建立“独裁政府”

因为蒋介石有此幻想,所以中国共产党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此时的中国共产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锤炼早已是今非昔比,蒋介石也没办法直接对共产党展开屠杀。

但是蒋介石的野心实在太大了,消灭共产党几乎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于是,在抗日胜利之后还不到一年时间的1946年6月,蒋介石丝毫不顾重庆谈判的结果,命令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们也不再忍让,立即对国民党反动派实施了最坚决的打击,解放战争爆发。

虽然双方的军队数量、武器装备都不成正比,但是解放军的强悍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在初期国民党的胜利之后不久就迎来了毁灭的前兆。

从1948年开始,解放军与国民党的军队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国民党场场都惨败,国民党反动派纸老虎的真实面目被彻底戳穿。

这下蒋介石彻底慌了神,在大战的接连失败下,他也逐渐成了“光杆司令”,手下仅有胡宗南、宋希濂两人靠得住还有着成建制的军队大概四十万人。

于是蒋介石紧急找来了胡宗南和宋希濂,向他们两人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胡宗南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来意见,而宋希濂则是在沉思之后直言,将部队带到缅甸去,如果可能的话守住易守难攻的云南,再寻机反攻。

蒋介石没有同意这个计划并在不久后飞去了台湾。

宋希濂的计划却是带有很高的冒险性,但是一旦成功,对于新中国来讲就成了天大的威胁。

缅甸和云南远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四川、贵州、云南三地道路崎岖,易守难攻,若是让国民党把握住了,那么未来解放军收复云南将会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第二,国民党将四十万人的成建制部队带到滇缅去对新中国来讲无疑是头顶悬了一柄刀,无论什么时候发动,都会让新中国承受难以承受的损失,会让新中国的社会建设变得十分困难。

第三,为了防备国民党,新中国势必会部署足够多的解放军在西南边境,这大大地增加了国防开支,也让本就凋敝的西南地区难以承受。

而用后人的眼光来看,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即将爆发的朝鲜战争。在美国等联合国军把战线推进到鸭绿江一线后,新中国不得不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将国家的注意力放到东北去。

此时若是滇缅地区和台湾的国军同时对新中国发动攻击,那么势必会给新中国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破坏。

不过好在,蒋介石已经因为接二连三的失败成了惊弓之鸟,不再有胆子做这样冒险的计划,而蒋介石否定了宋希濂的计划,也实在是新中国值得庆祝的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