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国资委借力数字化挖潜增效,拉开了数智赋能产权管理的变革帷幕

国有产权管理是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改制、资本运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管资本”的核心内容。随着国资监管加速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将对产权管理工作同步提出更高要求。

上海作为地方国资重镇,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至2022年底已达到27.59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全市登记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国有参股企业总共15000余户。

如何在既满足国有产权登记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的同时,又能实现深化“放管服”改革目标,为企业切实减轻负担?上海市国资委近年来在工作实践中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借力数字化挖潜增效,拉开了数智赋能产权管理的变革帷幕。近日,《上海国资》专访上海市国资委产权处产权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同志吕圣婕,就上海市国资委产权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进行详细了解。

联动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

为了规范并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摸清家底、确定权责,我国自1990年发布《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财政部、国家工商局、国资综字[1990]第66号文)即启动了国有产权登记工作,至2012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最新一份产权登记管理部门规章《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9号,以下简称“29号令”)时,产权管理相关工作已经历了多轮要求细化与改革演变。现行的29号令明确,国家出资企业、国家出资企业(不含国有资本参股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境内外各级企业及其投资参股企业(以下统称企业),应当纳入产权登记范围。国家出资企业所属事业单位视为其子企业进行产权登记。

如何让这项“从零到有”的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对各地国资监管机构而言,意味着一系列的政策宣导及大量登记信息的基础性规范与审核沟通。29号令出台实施后的最初几年,产权登记的时效性与主动性都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对市场监管部门而言,在依照国资监管要求对应当办理产权登记的国有及国有参股企业进行筛选并审核的阶段仍然存在难度,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市场呼声强烈。

2017年,上海市国资委和上海市工商局(现“市场监管局”)决心联手攻关上述问题,并签订建立联动监管机制的备忘录。为保证联动监管初始化数据准确,上海市国资委聘请中介机构进行了产权登记初始化数据的专项梳理核对,并同步进行了信息化系统的对接和开发。吕圣婕谈道,“在2012年老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将产权管理业务和信息化语言精准匹配并不容易,当时‘朝九晚十’成为家常便饭,测试核对系统数据常常是半夜两三点进行。”

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完成。2018年,上海市国资委与上海市工商局联合印发《关于对本市国有企业开展产权登记、工商登记联动监管的通知》(沪国资委产权〔2018〕171号),通知明确,联动监管企业对外投资的出资额或出资比例发生变动,被投资企业在本市办理企业变更登记或备案时,应当向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提交相应的产权登记证(表);此外,还进一步优化了国有企业市场主体登记流程,由于本市国资监管部门在产权登记时已审核相关材料,国有企业在进入市场监管局进行登记时,无须再提交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凭证、无偿划转协议等文件,确保谁审批、谁监管,持续深化简政放权。

与上述通知同步实施的还有信息系统层面的联动共享。实践操作中,上海市国资委先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名录自动筛选,再通过信息系统将该名录推送至市场主体登记系统,同时,市场监管局根据企业名录对自身系统进行改造优化,窗口人员在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时,系统会对应先办理产权登记的企业弹出提示,要求其提供产权登记凭证,既避免了过度监管,又提升了监管效率,在企业办理完市场主体登记后,市场监管局又会将有关登记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反推回市国资委产权登记系统。此外,上海市国资委与市场监管局各自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联动工作的沟通协调,形成监管闭环。

这次在上海市国资委内部被总结为“打通监管外循环”的变革尝试走在了全国委办局协同监管的前列,在全国首创构建了产权登记、市场主体登记联动监管新机制,借此实现了对国有企业出资权益变动的精准、实时监管,显著提高了上海市国有企业产权登记的自觉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联动监管执行期内,上海市国有产权登记系统年均登记审核量在初期呈现了较大幅度提升,此后随着系统运行的常态化,现阶段年均登记量已基本保持在平稳状态。

系统互联打造疏堵快处“循环圈”

2018年初,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上海被列为系统本地化部署首批试点单位。

刚刚打通了监管外循环的产权登记管理工作又踏上了新的改革进程,这一次,改革的侧重点放在了“内循环”的疏堵畅通。2019年,上海市国资委以产权登记数据为核心,登记管理为枢纽,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在全国地方率先实现了产权登记管理与评估备案管理、全国产权交易监测系统的互联互通,一方面避免了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另一方面免去了企业方相关评估备案结果、进场交易结果信息的手工填报和审核过程,登记数据更精准,评估备案程序履行更及时。

2022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启动新一轮央企“压减”(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在各个地市,国资委系统企业压减工作亦在有条不紊推进。为推动工作反馈的高效执行,上海市国资委单独做了一个企业管理层级压缩行动的上报系统,由改革处牵头管理。

如何进一步巩固压减工作成果?内循环是否可以进一步扩大内涵外延?上述问题被持续提出,上海市国资委决定在委内尝试不同管理部门、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在压减行动的成果上报完后,上海市国资委将该成果导入了产权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企业在进行产权登记时,如管理层级超过4级,原则产权登记就无法上报,企业需进一步与市国资委沟通控制好管理层级,产权处和改革处分别在产权登记和压减工作职能范围内做好审核和信息互联,在一定程度又推进了部门间的协同联动管理。

同年,根据全国及上海市推进“一网通办”有关要求,上海市国资委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国有产权登记表电子证照市区国资系统全覆盖,既简化了发证流程,又优化了委办局之间的信息共享,向“企业少跑腿,系统多跑路”再进一步。

一系列的系统升级改革使得国资监管的效能逐步提升,也让国有产权登记审核的管理基础更加扎实。目前,上海国资系统产权管理部门年均产权登记审核量5000笔以上、办结量4000笔以上,审核内容涵盖企业基本信息、国资监管合规性和产权变动定价合理性等各方面,其中,国资监管的合规性结合市国资委规划投资、改革发展、评估管理、产权管理等各方面规范标准进行判断,发挥了重要的事中事后监管作用。

人工智能助力现代化产权管理进阶升级

上海国资体量大,产权管理是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规划投资、创新发展、人员管理的落脚点,涉及法律、经济、金融等多方面专业,要通过产权登记客观记载国有产权存量和流转情况,发挥事中监管作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一方面产权登记是市场主体登记的必备文件,登记及时性、准确性要求高;另一方面,登记审核标准细、涉及专业面广,还需与国资监管相关规则同步更新,要求审核人员全面掌握有一定难度。

系统的联动监管及改造升级解决的核心是“效能”的问题,“准确度”方面如何破题?为进一步夯实来之不易的体制机制改革成果,解决产权登记管理人力不足和标准化的问题,上海市国资委决心啃下这根硬骨头,向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要经验,向国资智能监管“无人区”深耕挺进。

时间退回至2020年,当时上海市国资委已经在思考人工智能审核的可能性,但由于全国范围内尚没有先例,此外技术人员短期内还无法将复杂的监管审核流程转化为编程代码。2021年,上海市国资委经过多方调研,大家决心先做一些经济行为的样本进行尝试,随即由产权管理处、信息化处、信息中心、人工智能开发团队联合组成工作小组,基于现有的智能技术手段逐步、协同推进产权登记管理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

在项目推进中,首先要整理产权管理涉及的具体经济行为,将一个个经济行为转化为具体操作规则,即“把人的思维逻辑转化成计算机能够听懂的语言”。这需要大量的基础梳理工作,吕圣婕谈道,“这一项探索我们走在了ChatGPT火爆之前,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工作组对项目的预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形成人工智能审核标准,形成产权登记智能化审核能力,产权登记审核中除事中事后监管协调事项,还含有大量跨系统数据核对、文件下载校验等工作,考虑先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第二阶段,提升智能化审核能级,逐步形成独立审核能力,形成数字化统计能力,推进授权放权。

如今,历经三年的攻坚,上海市国资委终于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年实现了人工智能在全国国有产权登记管理领域的首创应用,完成了项目组第一阶段的预期目标。

目前,该系统已完成产权登记26大类,47小类智能审核功能上线,可辅助上海市国资委审核人员进行各类登记情形初审,全年预计能节省667小时标准化内容审核和机械化翻页操作时间,审核精准度高、误差少,为准确高效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工作指导打下扎实基础;此外,已完成产权登记基础信息的智能化分析应用上线,可根据监管所需,汇总某一时间节点的企业名称、级次、股权结构等15项数据内容,根据国务院国资委产权局要求自动生成汇总表格和数据分析报告初稿,节省大量手工统计和数据核对时间。与此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与财政部登记系统匹配接口难的技术问题。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将金融企业产权登记数据向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登记系统填报,以满足财政部规定非金融国有企业集团所办的金融机构,在向国资监管机构申请办理产权登记后,要向财政部门报备产权信息的要求,进一步减轻金融企业报送负担。

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业内专家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国资监管的“放管服”是个完整的体系,在减少事前审批事项的同时,需要同步打造事前制度规范、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监督问责的完整链条,而能否实现信息化与监管业务的深度融合,将是加快转向“管资本”的一个关键环节。

据上海市国资委相关工作负责同志介绍,现阶段,国资委产权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还在持续进行中,未来或将继续接入上市企业股权管理系统等,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在进一步开发中。这是一场“持续深化”的改革行动,不仅是静态的信息登记,更重要的是产权流转的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