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力推动国企改革走深走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

◎ 浙江省绍兴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徐洪

近年来,绍兴国资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45项改革主体任务,坚定不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努力实现国有企业平稳运行,经济效益企稳回升,重点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国资监管效能有效提升,党的建设切实加强。截至2022年底,全市国资监管企业年末资产总额13876亿元,较上年增长8.9%。市国资委监管的12家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046.6亿元,较上年增长7.9%;实现营业总收入219.6亿元,较上年增长17.9%。12家市管国有企业中,主体AAA评级2家,AA+评级4家。

聚焦重大战略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国企战略支撑功能

绍兴国资国企紧扣浙江“两个先行”和绍兴“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战略目标,勇担使命、勇扛责任,在基础建设、文化塑韵、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3年来市管企业累计实现投资超900亿元,为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

大干快上推动项目建设。按照绍兴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网络大城市的决策部署,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市区智慧快速路等一批重要交通枢纽陆续建成通车,地铁1号线主线正式开通运营,绍兴全面迈入地铁时代。柯诸高速公路、绍兴高铁北站TOD综合体、高铁站前区块路网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高效推进,阳明故里综合保护利用项目、大禹陵提升项目、棒球未来社区等亚运会配套项目、汤浦水库清淤扩容工程等一批重大民生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助企纾困强化责任担当。贯彻“六稳六保”部署,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保障工作,确保供水、供气、公交平稳运行。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制定出台《市国资系统服务保障经济稳进提质十条》,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房租减免、水气费用缓缴等举措,全市国有企业累计减免租金 1.35亿元,覆盖租户7096户。推动设立规模18.8亿元稳保子基金,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先后组建1200余人的国企抗疫志愿服务队投身抗疫一线,为除险保安、防范风险、维护全市社会大局稳定贡献了国资国企力量。

积极有为助力共同富裕。聚焦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工作重点领域,出台《市管企业“一企一策”助力共富行动实施方案》,摸排建立国资倍增、基础优化、民生幸福、活力激发四大类43项任务清单,建立常态长效督促落实机制,高效推动8个强村公司、共富工坊项目落地,“国有企业‘一企一策’助力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增收共富”项目入选全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果展示类试点。

聚焦转型升级重塑变革,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加强规划引领,坚持有进有退,促进国有资本向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投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发展信心得到进一步提振。

加速产城融合步伐。在主责主业形成稳定业态的同时,绍兴国资国企紧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撬动各类资本投资布局战略性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领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续航。总计规模212亿元的4只市级国资母基金成为激发国资动能、加速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牵引绳”,在能源、环保、科技等领域完成投资1.68亿元。国有资本助推中芯国际、长电科技、圆锦新材料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产业生态得到全面优化,城市能级得到全域提升。黄酒集团、震元股份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总投资55亿元的黄酒产业园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智能化黄酒生产基地,浙江震元上虞产业化基地助力老字号开辟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新赛道。市城投集团绿色循环产业园、市交投集团土壤集中循环利用处理项目构建起“生态生产生活”相融的全产业链。

加强资产清理盘活。开展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工作,共清理注销僵尸、壳体企业15家,全市低效无效资产处置率达85.59%。专班化推进存量资产盘活专项行动,并将盘活工作指标纳入市管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截至2022年底,市管企业累计完成权证补办和规划调整共1516宗,涉及土地面积154.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84万平方米,为企业增加净资产约55亿元;各区、县(市)累计盘活资产180宗,涉及土地面积102.42万平方米,房产面积17.98万平方米,企业瘦身健体取得显著成效。

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挖掘建立企业上市培育储备库,重点推动水联环科IPO启动工作。鼓励战略投资,支持上市前参股,公用事业集团参股的浙江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7月实现科创板IPO。支持上市企业开展资本市场运作,2021年古越龙山定向增发引入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富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8家战略股东,募集资金9.5亿元。试点探索推动REITs项目,摸排资产质量优良的汤浦水库试点开展公募REITs项目申报,鼓励市场化竞争的绍兴饭店开展私募REITs项目,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REITs项目申报梯队。

聚焦改革攻坚机制焕新,全面提升企业活力运营效率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完善国资管理体制,发挥市场化作用,企业活力得到提升,发展动力更加充沛,发展质量和运营效率逐年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年度目标任务,结合市管企业实际,有序有力推进混改工作。截至2022年底,市管企业及下属企业共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141户(含参股企业),其中2020年以来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29户,整体混改覆盖面达到44.5%,较2019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制定出台《绍兴市市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加强混改全过程监督,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针对近两年来的混改项目,开展“回头看”检查,重点检查混改方案及决策是否规范正确、各项流程是否符合要求、混改后体制机制是否完善等。将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及国有相对控股并具有实际控制权力的企业全面纳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范围,在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坚持党建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防止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党建工作的盲区。

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定出台《绍兴市国有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指引》,113家市管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已全部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148家市管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全面实施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制定出台《改革市管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实施办法》,逐步推进全员绩效考核。市管企业下属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独立法人子企业中,154家实施全员绩效考核、“一岗一薪”薪酬制度。灵活开展多种方式中长期激励,研究制定《绍兴市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在公用事业集团下属浙江水联环科集团有限公司、市城投集团下属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展员工持股和超额利润分配试点,在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推进上市公司限制性股权激励。

加快推进国企数字化改革。出台《绍兴市国资国企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着力推进以“财务管理、工程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为核心的“4+N”国资监管系统建设,黄酒集团“数字化改革为历史经典产业发展赋能”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文旅集团国企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建设全省试点,交投集团城市公交数字出行“云服务”获得浙江国企“最佳改革实践案例”。在全省率先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平台,打造产权交易“绍兴样板”,助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交易数字化、规范化、市场化、阳光化水平。2022年全年共成交1463笔,成交总金额26.97亿元,溢价总额1.03亿元,平均溢价率4.23%,挂牌数和成交数均居全省第一。

聚焦党建赋能高效协同,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不断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化国企党建提质增效,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得到根本性加强。

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市管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全部将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全面落实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和企业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63家市管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制定党组织前置研讨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落实“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支部提升行动,在企业生产经营、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五星双强”创建迭代升级,三年选树“五星双强”标杆企业139家。

完善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健全市管企业法人治理体系,12家市管企业本级及137家应建立董事会的下属企业已全部建立董事会,51家重要子企业已100%落实董事会职权。制定出台《绍兴市市管国有企业外部董事选聘及管理办法(试行)》,12家市管企业共配备16名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实现外部董事全覆盖。印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市管国有企业董事会授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授权原则、管理机制、事项范围、权限条件等主要内容,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12家市管企业本级及9家下属子企业全面建立董事会授权管理制度。

深入推进清廉国企建设。以示范标杆带动全域建设,三年全市共77家企业成功创建成“清廉国企”。市文旅集团“打造新时代‘清风廉旅’融合窗口”获评浙江省“国企廉洁文化创新案例”。部署开展全市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全覆盖无盲区零容忍专项行动。制定出台《市管企业房产租赁管理办法》,打造公平、公开、公正的房产租赁交易机制,有效防范廉政风险。

聚焦放活管好效能提升,不断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机制

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管协同,提升国资监管效能,统筹授权和监管、放活和管好,国资监管系统性、精准性、有效性不断提高。

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市管企业综合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市管企业落实综合监督机构调整设置,整合监督资源,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市管企业除新组建的人才集团外,均已建立综合监督部门,实现了“业务监督、内审监督、监事会监督、责任追究”四位一体国资监督工作闭环,持续提升监督质量和效率。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全覆盖”,市本级已明确脱钩方式的64家企业全部纳入统一监管,合计移交资产59.6亿元。制定《绍兴市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实施方案》,取消监管事项4项,下放监管事项8项,授权监管事项10项,推动实现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的监管模式。

全面升级国资在线监管系统。全面升级绍兴市国资监管“1+4+N”体系,部署国企大额资金监控预警等重点应用场景。与派驻纪检监察组深化推进文旅经营性资产大数据监督应用S0,并迭代升级为国企房产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S1,向市管企业全面推广。

不断夯实安全发展底线。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实行资产负债分类管控,严格企业债券发行审批,加强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守住不发生债券违约的底线。研究起草《绍兴市市管企业股权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工作流程图,切实规范投资基金管理,防范基金投资风险。成立市管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市管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制定印发针对市管企业和县级国资监管机构的两个指导性文件,推动形成全面覆盖、上下贯通的责任追究工作组织体系。

下一步,绍兴国资国企将着力承担好责任、发挥好功能、发展好企业,持续抢抓“投”的机遇,挖掘“增”的潜力,激发“改”的活力,增强“管”的能力,夯实“强”的根基,筑牢“廉”的防线,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化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