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向十一国宣战。于是,八国联军来到了北京。这时,慈禧赶紧向全国各地的总督下达了一道圣旨,让全国各地的总督进京钦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剧照)

你怎么知道,在慈禧对八国联军宣战之前,东南部的那些总督,包括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广东总督李鸿章、山东总督袁世凯与浙江巡抚普鲁士等人,在大商人兼全国铁道部部长盛怀宣的帮助下,达成了“东南互保”的协议。简单来说,就是维护各自领土的利益,不与义和团合作,也不反对外国人。

因此,慈禧的命令下达后,东南部的州长们并没有执行。李鸿章表示:“这是无序的命令,广东不会遵守命令。”张之洞说:“坐东南,死不听令”。不仅如此,张之洞等人还提出了“李鸿章总统”计划。也就是说,一旦慈禧和光绪出了事,李鸿章就会被提拔为总统。

在古代,这种行为完全是逆臣贼寇的做法,足以杀头抄全家。那么,八国联军撤走后,慈禧是如何对待这些不遵旨的“逆臣贼”的呢?

最终的结果是,慈禧不仅没有和这些部长打交道,反而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应该得到重用和提拔。比如,李鸿章立即升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1902年刘坤一去世后,追赠一级男爵,进献太傅,谥号“忠义”。这个“忠”的谥号几乎就像是一种讽刺。张之洞也更受重用。山东巡抚袁世凯不断得到提拔和重用,最终成为清政府末期最有权势的人物。

(李鸿章剧照)

那么慈禧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呢?

一般的理解是“法不责众”。毕竟,联合起来反对慈禧的是整个东南地区的州长。就算她想惩罚这些不听话的“逆官贼”,也对付不了这么多。别说和他们所有人打交道,这些州长都是有自尊心的。只要处理掉其中一个,就算交易成功,其他人看到也可能很快就会起来,群起而造反。这样一来,慈禧的法庭就会一片混乱。所以慈禧只能吃这么哑巴亏,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不过,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毕竟,这是朝廷的命令。朝廷的命令下达后,没有人执行,不执行的反而升官重用。这不等于对全国官员说可以为所欲为,根本不顾朝廷的命令。这仍然合理吗?

那么,慈禧当时做了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慈禧为何向列强宣战。

慈禧之所以要向十一个国家的列强宣战,当然并不是慈禧完全相信义和团真的刀枪不入,当然他也不完全相信义和团能打败外国。训练有素的外国列强的枪支,带有刀剑和长矛外国枪支,但作为最后的手段。因为列强要逼她下课,扶光绪帝起来。慈禧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立端郡载翊王的长子濮俊就是大哥,准备用他来取代光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绪剧照)

自然,慈禧的做法让与大国的冲突变得不可调和。当八国联军入侵时,慈禧只能与大国针锋相对。

然而,战争的进展超出了慈禧的预期。义和团太脆弱了,各省总督也不服从命令。所以,这场与八国联军的战争,就变成了一面倒的局面。慈禧无奈,只能带着光绪匆匆逃亡。

然而,逃避终究不是一个选择。毕竟没人帮她。如果她被八国联军抓到,慈禧就死定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慈禧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把所有的责任一下子推给了端君王在义和他的儿子濮君。我以为是他们的怂恿,就支持义和团抗击洋人。与此同时,慈禧下令消灭义和团,并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赶往北京与外国人谈判。

大家都明白了吧?因为慈禧已经把责任推到了载宜和朴珺身上,她就成了被欺骗的人。而让各地督军入敬钦王的命令,也是载衣所为,并非她的本意。这样看来,慈禧与各省长的意见是一致的。

慈禧既然认同那些不遵守法令的州长,她怎么还能攻击他们呢?

慈禧也正是靠着这种变色龙风格,成功保住了自己的位置。可怜的载乙和濮俊成了替罪羊,被流放到新疆。

(参考:《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