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就已经与草编为伴。草编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品。其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作,故草编工艺在我国民间十分普及。可以说,一把草,配上人们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编织一个世界。而湖口草龙,起源于隋唐时期 ,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流行于江西省湖口县流泗镇一带,是流泗镇三大民俗文化之一,湖口草龙外形独特、满身金黄、栩栩如生、较为出名。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泗镇第一幼儿园将草编艺术融入园本特色,确立“草叶守传承,编织续文化”的主题。为扎实推进该园的草编艺术教育,特邀请流泗镇草龙国家级传承人喻芳泽老师和省级传承人喻远丽老师参观指导园内草编环境布置,并聘请喻远丽老师担任该园的草编文化指导导师,教授老师们草编的编织技巧与技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们利用随手可得的材料,变废为宝,用指尖的灵动编织,赋予植物以崭新的生命,编成各种日用品和工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手牵小手,编出千千结。此次草编活动激发了全体师幼及家长们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兴趣,让他们在非遗文化的滋润下一起探究、共同成长,感悟生活之美。

撰稿:王晓娟

审核: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