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 松鹰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55×49 cm 约6.8平尺

【题识】九十三岁齐白石。

【印文】齐璜之印、人长寿

【鉴藏印】老舍

【出版】《老舍藏齐白石画》第222-223页,舒乙主编,北京出版社,2015年。

【说明】本幅为老舍、胡絜青伉俪旧藏。

【来源】北京拍卖会2013年春,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老舍胡絜青藏画”,Lot22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老舍夫妇与齐白石老人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舍夫妇在家中欣赏齐白石画作

对白石翁的为人与绘画,我都“最”佩服!

——老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为老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现藏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早在1933年,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老舍就曾请在北平的许地山帮助向齐白石求过一张《雏鸡图》,1950年结识齐白石本人之后,更有意识地开始收藏齐白石的作品。在老舍夫人胡絜青拜齐白石为师后,齐白石对她谦虚好学的态度十分欣赏,更常将自己的佳作赠与她研习,丰富了老舍夫妇的收藏。对于老舍,在白石老人眼中则是「知我者,老舍先生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幅《松鹰图》画面右下角,钤盖老舍先生的收藏印“老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鹰图》 局部

松鹰图中,画松树傲然挺立,上立有苍鹰,目光如炬,「鹰」寓意「英雄」,刚健有力,而「松柏」则有长寿之喻,松鹰相赠国家领导人是暗寓领袖有大丈夫英雄之气,表现出画家所要表达的是对国家民族和平发展的美好祈望,对人间幸福、天下太平的美好祝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赠毛主席《英雄图》

对于齐白石而言,鹰图在其创作的许多作品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和意义。鹰之付诸纸绢形象,往往取其英雄独立、卓尔不群之势。鹰图的创作时间主要集中于20世纪初期及以后,也就是齐白石60岁之后,这时的齐白石在艺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鹰图中就可能包含了在经历时间的沉淀之后的纯熟技艺,以及其所独有的文化内涵。并且,鹰图创作的时间与其寻找新的绘画思路的时间相吻合,所以,鹰图中所蕴含的寓意是多样的,在齐白石的笔下,也是具有许多独特性和代表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生逢乱世,半生飘萍零落人,不幸中之万幸为其终得以安逸于京华而获善终。在五十年代后期,「故乡无此好天恩」即是他自觉能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朴素慨叹。看透世间苍凉的齐白石,颇有一首自知自明之诗:「大好江山破碎时,鸬鹚饱外别无知。渔人不识兴亡事,醉把扁舟系柳枝。」对于这位砚田老农来说,他的家国关怀,不在于春秋笔法之微言大义,大约仅仅一幅《松鹰图》足矣。白石老人的缘情寄物,松柏的风格、鹰的器宇轩昂,映射出人格的坚忍不拔、气壮山河、巍巍于天地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大山人《空谷苍鹰图》 ,上海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京画院藏画鹰小稿上,齐白石有记「尾毛九数」「后腿宜长三分」「爪上横纹极细」等对画鹰技法之注述。

老人画鹰特别拿手。鹰嘴、爪是最难画的,但他能将嘴长有钩、特别坚硬,爪强健而锐利的特点充分地表现出来。鹰眼也难画,要画出鹰眼的特别敏感和敏锐。画羽毛翅膀也与一般鸟类不同。画翅膀尖端和尾巴要中锋干笔,要苍劲有力,画羽毛也要有力并且还要把硬毛有光泽的质感画出来。一般人画鹰,难画它的雄健,只画得轻飘飘,毫无力量。老人为了表现鹰的雄健力量,把鹰胸腹灰白色用焦墨画出,表现了重量,精神自然不同。

——节选自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图:北京保利 2010秋LOT2172《松鹰图》,成交价:28,560,000

右图:北京拍卖会 2020 春 LOT695《英雄独立》,成交价:28,175,000

松鹰图是齐白石的传统题材,也是他的代表性画题。他的家乡湘潭丘陵起伏,马尾松很多(即白石老人所画之松)。老人《画松》诗曰:「衡岳亦有此松,已经七朝风烟。何以不使我归,闲听祝融流泉。」「祝融」是南岳衡山的最高峰,他在北京画松,想的却是衡湘家乡的松树,是祝融的流泉。我们知道,乡思正是齐白石晚年绘画创作的内在动机。齐白石喜画鹰,且多画立于松树上的雄鹰。坚凝挺拔的苍松配这样的猛禽,显示的是力之美,隐喻的是英雄、勇敢和高瞻远瞩等等。如其题诗写的:「连年看汝立,嘴爪世应稀。杀气层霄上,飞搏众岭低。」

这幅《松鹰图》作于93岁。九旬后的白石老人,精力渐弱,画面形象与结构趋于简略,笔墨也渐次粗放,但自然生出大巧若拙、真率朴厚之趣。此图鹰体比例颇大,几与松树平分画面,以粗笔淡墨画松干,重墨画羽毛、目睛、爪和松针,层次分明,笔墨厚重,是老人晚年典型的粗放风貌。

——郎绍君

图文数据来源:北京保利拍卖

征集送拍、鉴赏交流、请私信投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