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起中国历史上的暴君,商纣王的名字总离不开。千年来,他一直被描述为一个昏庸无道、酒色贪生怕死的暴君,最终败在周武王眼前,自取灭亡。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商纣王被周武王抹黑成“好喝酒”、“听信妇人言”、“自信有天命”、“不祭祀神明祖先”、“不重用贵族”、“任用小人”的昏君,但是,这些指责站得住脚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喝酒”,历史上多少文人、武将也是好喝酒?商人本就是重视酒在祭祀等仪式中的作用,这与纣王本人是否酗酒无关;

“听信妇人言”,商朝本就重视女性,而且女性地位甚高,周武王的指责仅是文化差异;

“不祭祀神明祖先”,周武王指责纣王祭祖不敬天,也是信仰的差异——商人崇拜多神,周人崇拜天帝。

“好色?”,试问历史上哪位帝王不是妻妾成群?

那炮烙之刑又如何?

人祭之风在商代得到盛行,残忍的刑罚本就是正常,纣王如何能独善其身?

周武王在《牧誓》中大加指责纣王暴虐百姓,但《牧誓》本身就是周武王出兵之前为了挑拨离间而写的,其目的不过是想获得民众支持去夺取天下而已。

商纣王“只会享乐,不思进取”的评价亦是误导。

那么,千年来我们对商纣王的刻板印象从何而来?

周人为了建立自己的正统,需要一个反面教材,恰好纣王成为了背锅侠。而后世亦步其后尘,将纣王描述成暴君,以彰显其他君主的仁政。

然而,历史真相却未必如此。我们所知道的不过是胜利者倾斜的“史实”,而真相永远掩埋在历史长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商纣王被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周武王为了夺取天下,需要给自己找一个正当理由,所以他在出兵之前发表了《牧誓》,列举了商纣王的罪责,如听信妇人言、不重用贵族、不敬祖先等。这些罪责其实是周人对商人文化制度的误解和歪曲,如商人崇尚母系社会、推行王权集中、奉行多神崇拜等。周武王通过这些罪责,挑拨了商朝内部的矛盾,诱使了许多贵族旧臣背叛了商纣王。

  2. 后世为了维护周朝正统,需要把商朝描绘成一个黑暗腐朽的时代,所以他们在《尚书》《史记》等书中对商纣王进行了大量的诬蔑和诽谤,如杜撰了妲己这个祸国殃民的女人,编造了炮烙之刑、酒池肉林等残酷奢侈的故事,并说他过着“酒池肉林”的腐朽生活。这些故事其实是对商朝喝酒祭祀等活动的误解或夸张,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3. 战国时期为了推翻贵族统治,需要有一个反面典型,所以他们选择了商纣王作为背锅侠,把他当作一个切断贵族财路、任用小人、不听忠言的昏君,来表明他的执政举措都是错误的,如果我得到天下,我将会废除这些举措。这些举措其实是商纣王为了加强王权、抵御外敌、发展生产而采取的必要措施,而不是所谓的昏庸无能。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商纣王被黑的原因,并不是他本人的品行和能力,而是文化制度的变迁和冲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纣王失败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他暴虐或昏庸,而是因为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王权集中与贵族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他的举措仅是时代发展的结果,而周武王的兴起则成为贵族反抗的工具。两者的对峙,注定会有一方败北。纣王之所以成为背锅侠,也只因为他站在了历史的败方。

千年来,纣王一直是我们口头上引以为戒的“昏君”,然而真相远非如此简单。

他也许只是一位生活在错误时代、处在乱世中的无奈君主;

他的所作所为,也许只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而非个人嗜好。

历史之所以易被误导,还因我们喜欢简单的定义——黑与白,好与坏。然而,真实的历史远非如此简单。每个历史人物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在不同的视角下会有不同的解读。商纣王也不例外。

我们谈论纣王的时候,却忽视他在位政期间做出的贡献。

• 他博闻广识、反应机敏、能言善辩,孔武有力,能赤手空拳制服猛兽,简单概括就是文武双全,实力非凡的君主。纣王统治时期,中国的文字、音乐、天文、历法等多方面都有所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 他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好发展。他开疆扩土,把商朝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促进了中原文明的传播。他长年攻伐东夷,取得很大的胜利,维护了商朝的国威和安全。

• 他加强王权集中,削弱贵族势力,为周朝“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君臣制奠定了基础。他改革祭祀制度,从多神崇拜向一神崇拜转变,为周朝“天命”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无论纣王有什么政绩,在我们印象中,他永远是个暴君。这源于我们偏爱“英雄故事”——喜欢简单的黑白分明和“大英雄战胜大暴君”的剧情。而历史的真相往往不是这样的。

这就是人物的悲剧——成王败寇,全在乾坤一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