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许多名将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们的结局却各不相同。有的能够安享晚年,得到皇帝的尊重和赏赐,有的却遭到皇帝的猜忌和杀害,甚至连家族都难以幸免。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名将,他们是如何处理自己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善终的名将

善终的名将,通常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 他们懂得急流勇退,不贪图权势和富贵,及时告老还乡,避免引起皇帝的忌惮和嫉妒。

• 他们懂得政治智慧,懂得做人,不结党营私,不与朝中其他大臣争斗,保持低调谦逊,得到朝廷的好评。

• 他们懂得自污自娱,以声色犬马或者奢侈浪费来掩饰自己的锋芒,让皇帝觉得他们没有野心和威胁。

• 他们遇到了有胸怀和明智的皇帝,能够容纳他们的功劳和才能,不会因为小人的挑拨而轻易动摇。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位善终的名将:

1、王翦

王翦是秦国最著名的大将,继白起之后最有军事才能的“战神”。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王翦父子二人共同灭亡五国,功勋峥嵘。

然而,王翦深谙政治,明白皇帝的猜忌之心。他知道自己的功劳很容易招致秦始皇的疑忌,所以主动告老还乡,避开皇帝的猜忌,从而得以善终。

秦始皇看见王翦的退隐,非常高兴。他欣赏王翦的睿智,放心自己不会被威胁。于是特意赏赐王翦,以示尊敬。

王翦的故事告诉我们,古代真正的威望不仅来自军功,更源于政治智慧。王翦用实际行动证明,内敛自持才是保全自己的最佳方式。他既有军事天赋,又有政治智慧,是秦朝极富睿智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卫青

卫青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后,在后来的对匈奴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他七战七捷,收复了河朔和河套地区,迫使匈奴人向西北远离,十多年间匈奴再也无力南下进攻。他为汉朝疆域的扩张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卫青一直明白自己的身份,懂得功成不必居。他知道过于显赫的功劳会招致皇帝的猜忌,所以在最终还是选择了退隐,得以安享晚年。

卫青之所以能够富贵善终,是因为他很清楚当时政治生态的现实。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功劳而膨胀,不会参与朝政或觊觎更高的权力,这使得汉武帝对他放心。他懂得功成身退,让自己的光芒不至于太过耀眼,这种政治智慧让他最终安然退隐,不被皇帝的猜忌所害。

卫青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古代那个权力集中和皇权至高的年代,真正聪明的人不仅要会打仗立功,更要懂得怎样保全自己,避免被皇帝猜忌。卫青正是一位既勇猛善战又极为政治智慧的典型代表。

3、李靖

李靖是唐朝开国的重要功臣,不仅文采过人,在军事上也是一代名将。他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靖南平叛乱的萧铣和辅公祏,北击败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功劳卓著。他的军事才能可与孙武和吴起媲美。后来,李靖被封为魏国公,以表彰他的功劳。

然而,李靖极为聪明,也懂得急流勇退之理。他深知“满盈则衰”的道理,所以屡次请求唐太宗允许他告老还乡。最终,唐太宗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卸下军衔,返回家乡度过余生。

李靖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不仅在武功上过人,在政治上也极富智慧。他明白功高必定招来嫉恨,所以在功成之后主动告退,避开了那个时代无数功臣因功高震主而遭到诛戮的命运。

李靖的故事告诉我们,古代真正的名将不仅要有过人的武功,更要有极高的政治智慧。李靖便是一位文武兼备,既有超卓军事才能又极富政治睿智的典范。正因为他的睿智,他的人生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同时代众多功臣的道路。

4、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最著名的名将,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功高而得以善终的典范。

郭子仪不仅平定了安史之乱,收复了长安,也平定了河东的叛乱。后来,他又击败吐蕃和党项等外族的入侵。他为唐朝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郭子仪为人极为谦和忍让。他从不干涉朝政或寻求更大的权力,即使手握大权,对人也总是恭恭敬敬。这使得唐朝廷极为放心,不会感到受到威胁。

正因为如此,郭子仪得以富贵满门,并高寿而终。他去世后,朝廷深感哀荣,特追赠他太师之位,并谥号“忠武”。朝廷同时允许他的陵寝与唐代宗的庙廷相连,并给予他陪葬的礼遇,可见他得到的信任和荣耀。

郭子仪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伟大的名将不仅要有过人的武功和功劳,更要有知人善任和极高的政治智慧。郭子仪正是一位武功超群又深谙人情世故的典范。正因为他的睿智,他才得以功成身退,富贵善终,成为唐代得以安享晚年的少有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惨死的名将

惨死的名将,通常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 他们贪图权势和富贵,不知进退,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力,引起皇帝的恐惧和敌视。

• 他们违抗皇命,不懂得做人,结党营私,与朝中其他大臣争斗,招致众怨和诽谤。

• 他们不懂得自污自娱,以锋芒毕露或者清高自傲来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志向,让皇帝觉得他们有野心和威胁。

• 他们遇到了无胸怀和昏庸的皇帝,不能容纳他们的功劳和才能,会因为小人的挑拨而轻易动摇。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位惨死的名将:

1、白起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最著名的大将,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的“人屠”之一。他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曾斩首魏韩24万联军,在伊阙之战一举击败六国联军,在长平之战活埋40万赵军。据说,战国200余万阵亡士兵中,一半死于白起之手。

灭赵后,白起想围困邯郸。但因秦范雎收赵贿赂,白起功亏一篑,被秦王撤兵。9个月后,秦王以王陵为主帅攻打邯郸。白起生病未参战,王陵连败。秦王让白起出战,白起认为时机已失,不仅无法攻下邯郸,还会引六国联手,拒不出战。

果然,秦军战败消息不断。秦王希望白起力挽狂澜,白起仍认为不智出战。秦王气恼,以王龁替代王陵为大将,秦军仍败,邯郸不下。白起知秦军败报,说秦王不听劝导,如今果然。秦王嫉恨白起甚深,强令其出发。

白起行程缓慢,秦王以为故意拖延,认为白起“不服”,遂令白起自尽。然而,白起因情商太低而遭秦王赐死。

白起虽功勋卓著,但因执拗性格和低情商,拒绝出战,最终赔上性命,成为古代威望极高却遭主公赐死的典型例子。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名将必须既有超群的武功,也要有极高的政治智慧,否则很难长久。

2、岳飞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率领岳家军屡战屡胜,在宋金战争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并一度威逼金国首都中都。他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受到了广泛的敬仰和赞誉。

岳飞在抗金战争中表现出强烈的进取心和主战意志,坚持“驱逐胡虏,恢复中原”的目标,多次上书宋高宗请求北伐。但是宋高宗因畏惧金国和担心自己安全,倾向和议。在秦桧怂恿下,宋高宗先后与金国签订两次不平等和约,下令岳飞班师回朝。

岳飞不愿意,但忠于职守,率军返回。回朝途中,岳飞被秦桧逮捕,以“莫须有”之罪关押在风波亭。秦桧又派人逼岳飞认罪,岳飞不屈。最后,秦桧假借宋高宗名义,下令将岳飞和儿子岳云处死。

岳飞死后,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

岳飞是南宋民族英雄,以果敢进取和主战见长,屡战屡胜,收复失地。但他的爱国主战观不符合宋高宗的防御政策,遭秦桧诬害,最终身死国仇之手,成为宋代遭际悲剧的典型例子。

3、韩信

韩信是西汉名将,也是汉高祖的心腹之臣。他率领汉军攻克楚国的荥阳和陈留,并一度威胁齐国的存在。他的军事才能和威望都十分高,甚至有人说他“功高无上”。

韩信平定楚国后,想趁势进攻齐国,一举灭掉东方强敌。但是汉高祖因畏惧齐国和担心自己安全,倾向停战。在韩信强烈反对下,汉高祖还是下令韩信班师回朝。

韩信不满意,但忠于职守,率军返回。回朝途中,韩信被汉高祖公开处决,以“谋反”罪名剥夺所有的封号和荣誉。据说,韩信被吕后召进宫中,吕后以汉高祖之命要杀他。

韩信说:“君王封我‘三齐王’,‘五不死’,怎能杀我?”

吕后说:“你看看你来到了什么地方?”韩信见四周阴森,上无天日,下无土地,又见不了君王,心里叫苦。

吕后说:“君王封你‘五不死’,我们都按君王的意思办了。你还要说没有捆你的绳,没有杀你的刀,这些我们都不用。”说完,宫女拿棒锤乱打,把韩信活活打死。

韩信是西汉初年最著名的名将,立下赫赫战功,攻克楚国,威胁齐国。但因汉高祖的猜忌不被信任,被吕后的阴谋算计,最终遭暴毙身亡,成为汉代遭遇黑暗命运的著名人物。韩信的遭遇警示后世,古代名臣的命运往往处于主公的喜恶之中,必须既有超群才能,也要时刻保持极高的政治智慧,否则难免今日之盛而明日之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总结

从以上几位名将的例子可以看出,功高震主的名将要想得到善终,不仅要有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功勋,还要有高明的情商和做人之道。他们要懂得急流勇退,不贪图权势和富贵;要懂得做人,不结党营私,不与朝中其他大臣争斗;要懂得自污自娱,以声色犬马或者奢侈浪费来掩饰自己的锋芒;更要遇到了有胸怀和明智的皇帝,能够容纳他们的功劳和才能。否则,就很可能遭到皇帝的猜忌和杀害,甚至连家族都难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