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长幼有序,患场有官场的礼仪,做人有做人的原则,

规矩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菁华,即使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农夫,也能说出不少传承下来的规矩。

民国国学大师李炳南老先生,曾把这些老祖宗的规矩教诲汇集成书,即《常礼举要》,我们将从居家、处世、聚餐、出门、旅行、庆吊六个方面,为大家分享。

(一)居家

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①长辈给的东西,晚辈要用双手恭恭敬敬去接

②和长辈一起走路,要走在长辈的身后,不要快步走在长辈前面

③不要在长辈面前不停地走来走去

④吃饭的时候不叹气,吃饭的时候不训斥晚辈

二,①自己家庭里的事,不要和家人以外的外人宣扬

②和残疾人见面,要更加尊重他们的感受

③世上有很多生活艰辛的劳动者,这类人的便宜不要占

④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嫌,瓜田里不弯腰提鞋,李树下不举手整理帽子

三,①吃饭的时候,大家要一起动筷子

②公共餐具不要用自己的私筷犯搅

③吃饭不要吧唧嘴,不要发出异响

④客人没有吃完饭,主人不要先起身

四,①登山的时候不要大声呼叫,不要随便指划,不要大声喧哗

②走路时不吸烟,不吃咀嚼东西,不唱歌

③不站在路上长时间地交谈

④一个人的时候不独自进入古庙,两个人的时候不靠近深井

五,①出远门前一定要和亲友辞行,祭祀祖先并告别双亲

②从远方归来一定要拜见亲友,简单送去一些远方的土特产

③去别的地方要知道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忌讳,不要违犯

④进入闹市不要开快车,进入村庄一定要慢慢行驶

六,吃饭时不要把筷子插碗中间

写信不用红笔写,不用红笔署名

过节送礼不送钟表(钟和终谐音)

有客人在,不打扫家里

晚辈不能直呼长辈姓名

不能用手指人、指神像、佛像

时过境迁,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懂“规矩”的越来越少,也有人把规矩视为过时的封建陋习。

其实不然!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规矩就是”礼“通俗外化的表现。里面包含的是正统儒家”推己及人“的智慧和”正己化人“的人文关怀。

规矩在传播中存在,在漠视中消亡。老规矩可以不遵守,但是不能被毁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