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行业我们都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今年不买房,明年全款成首付。”这话说得不假,在过去20年,“买房要趁早”就是明智之举。事实证明,在过去几乎所有投资房产的人都赚得是盆满钵满。而那些早购房者也都得到了财富的增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18年,YH货币委员樊纲在一次电视节目里就提出,青年人只要六个钱包能帮你凑够首付的话,那么最好还是建议买房。樊纲的话一出口,曾经红遍网络。与樊纲保持相同意见的还有情感大师涂磊,在涂磊看来,当前年轻人买房依靠父母帮助才正常,如果仅仅靠自己买房反而不正常。《2018年美好生活白皮书》报告显示,中国人一次购房年龄仅为27岁,是全球首次购房平均年龄最小的国家。中国80后、90后的住房拥有率达到70%,远高于全球40%的平均住房拥有水平。

时光进入2023年的后半年,调控升级,房企银根收紧,房贷变得越来越难。随着“五大房企联合降价”,对比1月份,分别降价保利5202元/平、万科2890元/平、融创降价13833元/平、恒大降价8169元/平、碧桂园降价28元/平。贝壳研究院统计显示,2023年1-5月份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6999亿元,较2020年同期金额规模减少1817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在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呈下降态势,三四线城市销售价格 环比全部下跌。在调控升级信贷收紧的压力之下,房企降价促销成为常态。即便如此,楼市“三降”依然无法阻挡。自去年9月份以来,房企销售额大降,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大跌逾36%。在当月新房销售均价为9757元/平,房价回归万元内,截至目前仍然徘徊不前。应该说,在2023年后半年以来,房价几乎没有什么变动,这么一来那些投资房产的亏损自然是很正常的事。

楼市“三降”出现,让人心酸的是,有人“弃房断供”了

其实,房地产有这样的结局并不意外,过度的扩张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发展,最终的结果就是高房价之下的房产过剩问题。建房子的目的是用来住的,从七普数据中我们知道我国出生人口已经出现了“4连降”,而在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仅1062万人,人口又出现了“5连降”,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创下历史新低。基于以上原因,有人通过种种调查研究,得出结论2023年楼市三降已经出现: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7922亿元,同比下降29.5%3月18日,财政部发布2023年1-2月财政收支情况。1-2月份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了27.2%,主要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了29.5%。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22.1%,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13.8%。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3年1-2月全国推出各类用地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减少27%,成交面积同比减少31%。在22个集中供地的城市中,仅北京、宁波完成土拍。

居民购房预期下降根据房价大数据平台显示,2023年居民购房预期不足18%,同比去年同期降幅达5.3%。应该说这个很正常,疫情之下身体健康更受重要,居民购房热情自然就会减弱,大部分人都是持有一种观望状态。

房贷首现负增长据有关资料显示,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23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其中按揭长期房贷住户减少459亿元,为2007年以来首次负增长。这就是说,即使房价下跌,买房的人也已经很少了。原因当然是楼市不再有炒房客,刚需购房也变得越来越谨慎,疫情影响捂紧钱包的人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人心酸的是,有人断供了

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杠杆率报告》显示:近两年银行起诉房贷断供的案件大幅增长。法拍房数量从2019年的50万套,增长到2022年的超过160万套。

清明节假期,在抖音上流传了一个外卖小哥的无奈断供故事。来西安已经六年了,在当地买了房,每个月房贷4655.87元,由于收入急剧下降,他已经连续5个月供不起房贷了。知道自己的房子被银行拍卖之后,他在房外包头大哭。之外,吉林、上海多地市民在网上求助,疫情影响房贷断供,希望延缓房贷期限。

其实,自2020疫情爆发以来,金融部门就曾经出台过延期还款的政策。事实上,去年就出现了法拍房激增的现象。据阿里法拍平台数据,从2017年至2022年,全国每年挂牌的住宅数成倍增长,已经由18.6万增长到34万。

在疫情影响人心惶惶不安的大环境下,直降500万甚至降价千万的豪宅,都无人问津的事情屡见不鲜。房地产回归合理已经是大势所趋,非刚需购房变得越来越少。而刚需购房者最重要的是应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才是最明智的选择。